嘉德拍卖
新闻 > 高古瓷 > 正文

古陶瓷断代,最难也最关键!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7-26 来源:杭州网 作者:蔡暄民

摘要: 古陶瓷鉴定,最难也最关键的是断代。要正确断代,这里还牵涉到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古陶瓷上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是断代的主要依据之一,绘画和书法牵涉到画风的鉴别,以及对线条刚劲流畅度的识别。


原标题:古陶瓷收藏家的福音


古陶瓷断代,最难也最关键!


十种老化痕迹的鉴定方法


有位资深的古陶瓷收藏家和我谈起:“何时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问世了?那眼下古陶瓷收藏界的浑水也纯清了,什么无据打假者也没有了市场,假国宝也自然原形毕露,真盼望这一天早点到来。”类似的心态不光存在某些藏家心里,连一些具有相当眼力的鉴赏家也在期盼,他们想让科技来佐证自己的眼力。一日凌晨,收到一位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发来微信:公安部评审通过“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技术”一文,其中确定了十种老化痕迹的鉴定方法:一,腐蚀线;二,几何图形;三,腐蚀的坑点;四,腐蚀斑块;五,局部釉面脱落;六,变色细胞;七,破口气泡;八,腐蚀网纹;九,胎体析盐;十,釉面混融。老专家在微信中流露出终于盼到天亮的欣喜。


他的欢欣是可以理解的,仿佛终于迎来了一位公正的、具有权威性的裁判员,结束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状况。古陶瓷界确实存在真假莫辨,黑白不清的现象,极为开门的物品也会遭来非议,持否定论者大多不会列举理由,只要下个斩钉截铁的结论“一眼假”,或者“假得不能再假”,你即使有千张嘴也没用。于是,形成了古陶瓷界谁说了也不算数,哪位专家下的定论都没有权威的怪圈,由此,中国古陶瓷的话语权也自然拱手让给了外国人。


那位发来微信的著名专家,他有很好的鉴赏眼力,那为什么他也要期盼痕迹鉴定技术的早日问世呢?说明他心中积累了太多苦恼和无奈,希望这痕迹鉴定技术的问世能给他一个公正的结论。他的想法无可厚非。我要表达的是:一,痕迹鉴定技术是否能彻底解决古陶瓷断代的问题?二,如果这一技术不能完全解决断代的问题,我们的目鉴是否就真的无法被认可了?


痕迹技术鉴定和正确的目鉴


我先说第一个问题,即“痕迹技术鉴定是否能彻底解决古陶瓷的断代问题”。首先,我认为岁月留在古陶瓷器物上的痕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通过腐蚀痕迹的鉴定来断物品的新老一定准确,由此也划清了新旧的概念。这在古陶瓷鉴定领域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值得称赞。


但是,对古陶瓷鉴定,最难也最关键的是断代。从磨损和腐蚀痕迹的角度去鉴定,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即同一时代、同一窑口的器物,被放置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会造成完全不同的磨损和腐蚀程度。古陶瓷流传下来,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出土,二是传世。不管是传世或出土,不同的器物放置不同的墓葬环境中,或被收藏在不同藏家手里,都会造成不同的磨损腐蚀程度。特别是出土器,不同土壤的含酸碱度不一样,更有南方与北方土壤的干湿度的差别,还有墓室封闭状态的好坏等等,都会造成器物侵蚀度的巨大差距。


再拿传世品来说,放置陈设的环境不一样,磨损程度也大相径庭。因此,要定出统一的断代标准确实很难。但也不是说不可能,那要寻找到各种类型的被侵蚀标本,包括传世的、出土的,各朝各代的,最好要无所遗漏,才能作出百分之百的正确结论。此数据库的庞大程度真是无法估量。有人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一天迟早会到来,我暂不怀疑,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找全所有的不同朝代、不同类型、不同状态下的各种标本,将各种情况下遭受不同腐蚀程度的细微特性等等全都输入数据库,让每一件需鉴定的器物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数据才行。


以上在理论上是能成立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正确断代,这里还牵涉到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古陶瓷上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是断代的主要依据之一,绘画和书法牵涉到画风的鉴别,以及对线条刚劲流畅度的识别,这已超出了受腐蚀和磨损的范围,是属于审美观的范畴了,也是另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需建立的问题。我这样说,倒并不想否定痕迹技术鉴定的成果,至少我认为它在新旧的区分上是完全可行的。可正确断代就不单单是污损痕迹所能解决的问题。


这里又回到第二个命题,即“正确的目鉴是否具有权威性”?我认为,如果一位真正具有眼力的专家,他对自己的鉴定结论很自信,有痕迹技术作引证自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反正,真的总是真的,暂时不被人看好或遭人否认也释之坦然。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大藏家,如孙灜洲、大维德,都曾遭遇过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但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最终还是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的眼力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中,建立在多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在古玩鉴定行也是颠朴不破的真理。其实,鉴定是门非常严谨的学问,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尺度过紧了,会冤杀真正的到代品,过宽了,会使大量的假国宝登堂入室。真正的鉴定家肩上的担子是相当沉重的,恰如其分,真就是真,假的绝不说真,鉴定不是对人,而是对物,对历史的负责。


尤其是面对高、精、尖的藏品,一定要具有高尖端的眼力才看得懂!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鉴定手段日趋成熟,不是百分之九十九,而是百分百的正确率,这一天的到来,才会对真正的专家和真正的藏家作出公正的评判。这一天才是古陶瓷收藏家的真正福音。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