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明清瓷 > 正文

《鹰栖枯枝图》题材瓷画表达了什么寓意?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李熊熊

摘要: “鹰栖枯枝”也可以说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它表明,鹰在大展宏图的同时,对世俗的浮华毫无兴趣。这实际上表达了一个更深刻的道理:消除了贪念,才能真正做到独立自在!

原标题:《鹰栖枯枝图》:自由天性的宣扬

 



图1




图2




图3


鹰作为一种凶猛的飞禽,历来是古人吟诗、作画的好题材。高手们通过对鹰及其周边环境的刻画来借物咏怀,借景抒情,留下了许多名篇名作。


在欣赏这些名篇名作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在表现同一个对象“鹰”时,往往会寄托不同的感悟。比如唐代王维的诗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是赞美鹰的敏锐;章孝标的诗句“穿云自怪身如电,煞兔谁知吻胜刀”是感叹鹰的强悍。 


明代画家和诗人以鹰为题材,也有许多寓意独特的名作传世。而且这些作品所含的意蕴,对明代方兴未艾的瓷画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以明中期瓷器上的一种鹰纹为例,来看看明人在“鹰”的身上,寄予了怎样的新意。这个鹰纹品种的基本构图是这样的:一只鹰停在一根枯树枝上(图1、2、3),我们可以称之为《鹰栖枯枝图》。这种题材是要表达什么寓意呢? 


要理解《鹰栖枯枝图》的画意,我们应先从明代中期社会上出现的心学思潮说起。朱元璋创立明王朝后,在思想领域以程朱理学为官方正统学说,人们只能谨小慎微地去认知和遵循外在的“理”,不能越雷池半步。这种理学对稳定社会是有作用的,但对人性的束缚也非常明显。到明代中期,以陈献章、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崛起,认为“心即是理”,倡导对人内心的尊重和体认。心学的出现,对明代社会人性解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鹰栖枯枝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其实是表达心学哲理的一幅瓷画。此论何以见得?下面我们结合陈献章等人的诗来解析《鹰栖枯枝图》的画意。


陈献章(1428—1500)曾有两首题写鹰画的诗。一首写在林良画的《古木苍鹰图》上,共四句:“落日平原散鸟群,西风爽气动秋旻。江边老树身如铁,独立槎牙一欠伸。”此诗前三句都在写秋天的景,最后一句才是全诗的重点:一只鹰独立在老树的枝杈上伸了一个懒腰。这个伸懒腰的动作,看起来微不足道,上不了台面,然而这个动作正是鹰自由天性的表现!作者通过这个动作告诉读者:对鹰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天性的自由展示才是最重要的。


陈献章另一首《题画鹰》的诗也是四句:“秋风垂翅下云衢,野性翩翩不受羁。欲借一枝江畔宿,等闲花鸟莫相疑。”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秋天的季节,一只鹰从云端飞来。第二句“野性翩翩不受羁”是重点,直接赞扬鹰想怎样飞就怎样飞,完全不受约束的独立天性。第三句“欲借一枝江畔宿”,表明画中之鹰停栖在一根江边的树枝上,这与瓷画《鹰栖枯枝图》画面大体相同。而“等闲花鸟莫相疑”则是引申话题,让平凡的鸟儿不要怀疑鹰停栖树枝休息的动机,别以为它是要来占它们的地盘。以此反衬鹰的个性与普通见识的不同。


除了陈献章,明代其他文人对鹰画的感悟也有相类似的。比如陆深(1477—1544)就题写过这样一首诗:“素练秋高草树枯,来从东海势应孤。即看一击远千里,更爱凌风不受呼。”第一句写秋天的景。第二句写鹰从东海孤独地飞来。第三句夸赞鹰展翅一击能飞越千里。第四句“更爱凌风不受呼”是诗意重点:对鹰不畏艰险追求独立自主的个性给予充分肯定。


对照陈献章、陆深等人的诗,再看《鹰栖枯枝图》的基本画意,显然也是重在表现鹰“不受羁”“不受呼”的独立个性。瓷画中的鹰精神抖擞地停在一根突兀的枯树枝上;周围是空旷的原野,天际有淡淡的云。这完全是鹰的世界,它高昂着的头,象征着它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绝不会听从别人的旨意。


与鹰相伴的枯树枝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这一点在诗和画中都是如此。枯枝象征着什么呢?它有两方面的象征意义:一是枯树枝可以表示深秋季节。因为深秋万物萧瑟,视野开阔,是鹰活动最频繁的季节,也是展示其能力的最好季节。二是枯树枝可以表示物质条件的简陋。虽然鹰能“一击远千里”,但住宿休息这样的基本需求,有一根枯树枝足矣。因此,枯树枝可算是鹰极好的衬托之物。


“鹰栖枯枝”也可以说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它表明,鹰在大展宏图的同时,对世俗的浮华毫无兴趣。这实际上表达了一个更深刻的道理:消除了贪念,才能真正做到独立自在!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