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红木家具 > 正文

靠背椅最早为佛教徒所推崇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5-04 来源:古典工艺杂志

摘要: 靠背椅有时是带扶手的,有时则是不带扶手的侧椅。它是中国最早的椅子之一,在中央帝国时期(译者注:中央帝国是清朝时期西方对清朝的对译词)成为流行。


  原标题:古家具鉴藏:位尊高座靠背椅

  靠背椅是佛祖神明、王族皇室或身份尊贵显赫的人的座椅。搭脑出头,高靠背,造型舒展而凝重,气势雄伟,使座上的主人看起来格外处尊居显、居高临下。靠背椅有时是带扶手的,有时则是不带扶手的侧椅。它是中国最早的椅子之一,在中央帝国时期(译者注:中央帝国是清朝时期西方对清朝的对译词)成为流行。

  对靠背椅最早的描述来自于佛教

  对靠背椅最早的描述来自于佛教,敦煌第285窟“大代大魏大统四年岁次戊午八月中旬”至“大代大魏大统五年五月廿一日造讫”,即西魏大统四年、五年(538、539年)前后绘制了一位冥想的禅僧屈足坐在带有扶手、靠背的椅子上(图1)。此椅四足,面上扶手与后背的立柱与四腿一木连作,两条后边柱顶端有平直的搭脑,与后来的扶手椅相差无几。根据存世的图像表明,这种独特的椅子造型出现在公元6世纪。虽然没有更早的雏形的考证资料,但它更像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才演变形成的造型。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公元538年西魏时期(公元535-556年)壁画细节

  图1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公元538年西魏时期(公元535-556年)壁画细节,参考《敦煌文物研究 一》P146 


  早期的靠背椅资料不全。很多学者研究探讨过中国椅子的起源(详见clunks 1988107.14清单)并指出它来自于西方的参照物。但现有的文字和图像证据不足以证明中国最早的椅子是引入或立基于国外的雏形,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就已经与西巴利亚阿尔泰山麓的游牧民族有交往联系。1948年,考古学家Sergei Rudenko开始在巴泽雷克的贸易小镇上勘探挖掘坟冢5号,这座墓穴将人埋葬后不久便将水渗进石丘并冻结成冰,冷藏保护了尸体和木器、毛皮、织物等陪葬品。在Rudenko发掘出的文物中有一件庞大的拉绒毛毯(尺寸约450*650厘米)。匹茨堡大学教授John F。 Haskins曾将它盖棺定论为被用作毛毡房的大屏风使用(Haskins 148~150年)。毛毯上有两个主边界,一是有曾经生活在伊朗北部里海地区南端灭绝已久的黄斑鹿,而另一个则是骑在马背上的勇士。我们可以看到,图案上还有一名坐在椅子上的人(图2),椅子造型十分独特。Rudenko坚信这是一位女子,但Haskins教授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是男子。在同一个坟冢中还发掘了十分稀有的中国绣花丝绸,带有位于当时中国南方的楚国典型的花鸟图案(《斯基泰人的土地——前苏联博物馆馆藏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年的古老宝藏》)。它曾被覆于毛毡上用作马鞍毯。它证明了这个区域的游牧人民曾拥有来自中国的奢华物品。除此,在周围其它墓冢中发掘的文物也出现了中国产物品,相反可以推测,西巴利亚阿尔泰山麓游牧民族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第一个有关于中国椅子的描述与佛教有关。


  图2 西伯利亚巴泽雷克墓冢5号出土公元前350年毛毡毡房帷幔,尺寸约450x650厘米。

  图2 西伯利亚巴泽雷克墓冢5号出土公元前350年毛毡毡房帷幔,尺寸约450x650厘米。


  靠背椅最早为佛教徒所推崇

  值得注意的是,巴泽雷克拉绒毛毯上的坐在椅子上的人双脚着地。但从历史资料上看到中国早期的佛教徒则是把脚放在椅架上,或者正襟危坐、正身而跪,再或者莲花坐又叫结跏趺坐(互交二足,将右脚盘放于左腿上,左脚盘放于右腿上的坐姿)。后面说的这两种坐姿都可以在晚唐时期(公元848~907年)的敦煌莫高窟第196窟的壁画中看到(图3)。在这幅标志性的描绘舍利弗的壁画上,舍利弗的信徒们从不同国家赶来包围在他周围仰望膜拜他的智慧与学识。其中两位身份重要的僧侣坐在有弯曲靠背的扶手椅上,扶手出头部分延伸超出尖细椅腿,椅架低矮。我们可以考证到这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现代汉语中的“椅”这个字,因为它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日本圆仁和尚于公元838~847年入唐求法巡礼过程当中写的一部日记体著作)中已经被频繁使用。在他的文章记述中,高僧和尊贵的官员便坐在“椅”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174、187、226、246)。在公元六世纪早期的佛经中把椅子叫做“绳床”或“绳座”(《论中国椅子(胡床,牀)的起源》Holzman, Donald(侯思孟)64)。


舍利弗 壁画细节 《heretic Raudraka》插图

  图3 舍利弗 壁画细节 《heretic Raudraka》插图。敦煌莫高窟第196窟,晚唐时期(848-907年),参考《敦煌文物研究 四 》P184 


  靠背椅一直被佛教徒所青睐,在后来的中国和日本很多禅宗或天台宗的画像中常出现具体的细节描绘。《张胜温画卷》是大理国时期(今云南省)描工张胜温于1173年至1176年绘制的佛教故事长卷画,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其中有9位僧人,每位坐在一把各不相同的靠背扶手椅上。这些椅子用木头、竹木、树瘤制成,在比例、结构细节和装饰上都各不相同。其中几个具有宝座的特点,与弘忍大师所坐的那把相似,带有山水画装饰的高靠背,顶端有嵌宝龙头(图4)。有时这样的椅子会带有夸张的高靠背,并悬挂锦缎织物(以遮挡椅背、扶手和椅架),就像我们在京都大德寺藏十四世纪早期的中峰明本禅师的肖像画中所看到的样式(《禅画与书法》42 Jan Fontein Money L。 Hickman, 波士顿美术馆 1970)。


  图4  弘忍大师 《张胜温画卷》佛教故事名画细节,南宋时期,公元1173-1176年,纸本设色卷轴,高3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4  弘忍大师 《张胜温画卷》佛教故事名画细节,南宋时期,公元1173-1176年,纸本设色卷轴,高3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明和皇室的宝座也用靠背椅

  椅子垂直高耸的靠背更加凸显了座上高僧德高望重的庄严。在有关于宋朝的资料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靠背椅有时会被用作神灵或皇室的宝座。在山西太原晋祠的圣母殿中,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便是坐在一把夸大的木制靠背椅(座杌)上,据圣母像须弥木座后面发现的原始题记可知它是宋元祐二年(1087年)太原府金龙社捐资雕制成的(《晋祠 三》 太原市文物管理文员会、山西晋祠文物保管所)(图5)。大殿正中的佛龛内的宝座后屏中央曲线凸起顶部有凤头,凤头髹绿漆与金漆同时也出现在低处栏杆和扶手处。神台基座束腰须弥式,平台上有绘画装饰,如很多佛教造像特点一样。如今在紫禁城内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宝座与邑姜的有相同的造型设计,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太和殿中极尽华丽的雕龙金漆大椅(《紫禁城宫殿》P67,于倬云)。


    图5  山西晋祠圣母殿邑姜坐像,北宋天圣年间 公元1023-1032年,彩塑造像,木制椅子,高228厘米, 参考《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27五代宋雕塑》P85

  图5  山西晋祠圣母殿邑姜坐像,北宋天圣年间 公元1023-1032年,彩塑造像,木制椅子,高228厘米, 参考《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27五代宋雕塑》P85


  近期一把初步判断为元代(公元1271~1368年)的宽大扶手靠背椅在宁夏贺兰拜寺口双塔出土。(《宁夏贺兰县拜寺口双塔勘测维修简报》、《文物》 1991年),低矮的椅子腿支撑着木制椅架,搭脑和扶手出头部分雕如意灵芝装饰。推测它可能也曾是放置在佛龛用于神明的坐具。

  有时神明也会坐在没有扶手的靠背椅上。比如公元1189年金朝(公元1115~1234年)时期的圣母像。这座圣母像现在位于山西省晋城东岳庙大齐殿中(《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 27五代宋雕塑》,P181,人民美术出版社)。还有很多佛教、道教的神明佛祖都坐在有独立脚蹬的侧椅上。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的大足石刻舒成岩摩崖造像玉皇大帝龛(图6),玉皇大帝威严肃穆地端坐在青玉龙椅上,膝盖分开,足踏精雕玉石脚踏。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持玉笏。他倚靠在厚实的椅子上,椅背外沿修连云神纹,内沿饰五彩宝珠一周,龙椅绘团龙穿云、缠枝花卉、多彩宝石等纹饰,椅背顶部两端出头并上翻卷云纹。美国著名收藏家乔治·盖茨贴切地称它为中国家具中的“裙子”,这样的椅子在之后的历史中也只用于正式场合。


    图6  四川(现重庆)大足舒成岩摩崖造像玉皇大帝龛  南宋 (公元1127-1279)石刻 参考《中国大足石刻》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香港万里 重庆出版社

  图6  四川(现重庆)大足舒成岩摩崖造像玉皇大帝龛  南宋 (公元1127-1279)石刻 参考《中国大足石刻》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香港万里 重庆出版社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