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钱币 > 正文

鉴藏:细小秤砣 权衡天下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5-04 来源:收藏快报

摘要: 在电子秤风靡的今天,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秤砣的演变浓缩了一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它用自身翔实的史实告诉人们:细小秤砣,权衡天下。


  原标题:权衡天下的老秤砣


  元代铜权

元代铜权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作为一套称重量的器物,在我国古代,秤杆被称为“衡”,秤砣则被叫做“权”。《汉书》中就这样记载:“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汉语词汇中也就逐渐演变出“权衡”一词。

  相传,杆秤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的陶朱公范蠡。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星为记,在秤杆上刻制十六颗星花,故称为十六两制秤。秤杆有骨杆、木杆、金属杆;秤砣有石砣或金属砣。计量单位也因朝代更替而演变,比如古代时十六两为一斤,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改为十两一斤。

  提到“权”,意义最为重大的当属“秦权”。历史教科书中说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其中一项即,秦灭六国以后,为统一全国衡制,由官府颁发“秦权”作为官定的标准器,并加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度量衡的诏书,通行全国。度量衡的统一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秦王朝富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形状看,当时的秦权多为馒头状,顶钮系球形,也伴有觚棱形。材质上看,多为铜质,少数为铁制,也有陶制的。

  必须强调的是,秦代颁发标准衡器,是执行“法度量”的。通常一年一校,国家每年严加鉴验,以保重量绝对精确,在领取或借用时,当面校准,不准有丝毫差池。“权”就是校秤砣,亦即标准秤砣。到了唐代,政府专设监校官,衡器经校验后加盖钤印方准使用;明代则由其司马领市司负责校正衡器。历朝历代,官方都有严格的度量衡管理制度,并明令规定不准私造。

  图中所示是一件元代老铜权,高10厘米,底部直径4厘米,重695克。从外形上看,此权沿袭了“秦权”的部分制造特征,顶部是带圆孔的提钮,底部为三层圆柱形结构,权身分别由8块觚棱形构成,整件铜权造型优美,包浆熟旧,品相完好。特别是铜权身上的四个汉字“至正(1341—1370)年造”,虽历经数百年,依然清晰可辨,令人称奇。

  “秤砣虽小压千斤。”清代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曾对秤砣这样描述:“市肆谓砝码为招财童子,谓秤锤为公道老儿。”权衡取其平,平者乃公道之谓也。可见,过去秤砣被民间称为“公道老儿”,实在是形象贴切。在电子秤风靡的今天,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秤砣的演变浓缩了一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它用自身翔实的史实告诉人们:细小秤砣,权衡天下。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