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是所有的“静水”都必然流深。但“流深”的水,却一定是静的。从他的作品里,你可以看出王字的影响,也可以看出苏轼,黄庭坚,甚至米芾等人的习惯性动作。但是,在这一切的相似度里面,你会看到何济洲自己深层的意...
展览名称 | 静水流深——何济洲书法艺术展
主办单位 | 北京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中华佛教书画文化研究院
承办单位 | 深圳市鹏宝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艺术支持 | 士林阁艺术馆
展览时间 | 2016年1月18日至2016年1月22日
展览时间 | 2016年1月18日上午10点半
展览地点 | 深圳鹏宝轩艺术馆
书法家何济洲
何济洲
字进之,艺名何释,号心斋一觉。
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哲学专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供职于北京。
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中华佛教书画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
何济洲先生编创之余,酷爱书艺五十余年,以楷、行、草诸体见长。师从欧阳中石先生,曾得到林散之、赵朴初、启功等书法大家的亲授。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并获奖;曾十余次参加中日、中韩书法交流展,五次荣获特等奖;书法作品被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博物馆收藏,是当代最具实力的书法家之一。
前言
▼太 早 太 晚
——有关何济洲的“静水流深”书法艺术展
在《少作集》中,茨维塔耶娃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我的诗行,
写得那么早,
使我知道我还不是诗人……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太早的诗行,茨维塔耶娃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在茨维塔耶娃开始写诗的年龄,何济洲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书法起步。当何济洲像诗人写诗一样的创作自己的书法时,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个书法家的名头以及一个颇具模样的展览是否可以更早的到来。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何济洲的《静水流深》展,不是太早,而是太晚。一个太早从事书法创作的艺术家,却太晚地举办了这个展览。
为什么晚?
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高度。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静水”都必然流深。但“流深”的水,却一定是静的。基于此,何济洲将自己的展览命名为“静水流深”首先传达的便是“深”的意义。
作为书法家,何济洲知道书法“深”在哪里。因此,他的书法以“二王”为正脉,下探宋四家中的苏,黄,米三人。明清之后的书法,何济洲也偶有涉猎,却没有太在心上。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历代书家,凡有所成者,几乎都是从“二王”学起,而为什么却又各具面目?除却艺术家的天赋之外,“二王”之“深”,恰恰在此显示出了自己酵母般的意义。
我们今日看到的《静水流深》恰恰是如此酵母发酵之后的另一种形态。你知道它从“二王”来,也知道它和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有关,但它就是它自己。它有自己发酵之后的形态,也有自己的发酵之后的深度。何济洲不是那种一出生就装备齐全,从来不与任何人有任何相似之处的书法家。从他的作品里,你可以看出王字的影响,也可以看出苏轼,黄庭坚,甚至米芾等人的习惯性动作。但是,在这一切的相似度里面,你会看到何济洲自己深层的意味:安静,持守,生长。
当我们说“意味深长”这句话时,很容易忘了“意味”是如何“深长”的,究其根本,仍在一个“养”字。纸,需要养;笔,需要养;墨,需要养。当这一系列作为动词的“养”成为带有谱系的学养时,我们便窥见了“静水流深”的又一方面:学养。除了各种笔墨技法的支撑,《静水流深》还在另一维度拓展了“深”的意义——那便是学养滋润的“意味”二字。
有了深度,有了学养,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流水”——安静,舒缓,与世不争。记得杨绛先生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兰德的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该走了。
尽管很早就进入了书法这个行当,就如茨维塔耶娃“太早地写下诗行”,但何济洲却很少以书法的名义展开自己。在生命之火那里,他一直自适,也自得地烤着自己的双手。烤火之中,他悟出了书法之中的法外之意:学养的深。也只有在这种深意中,我们方才明白,何济洲的努力以及他的《静水流深》展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尝试重启历史——那已经太迟;而是退出现实,进入前历史,进入童年。”进入之中,何济洲看到了“真”,那是古人激赏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真”——纯朴,自然。
学养之外,我还必须在此强调技术的意义。技术,当然也是学养,但当我把它单独标出时,更想指出的是:在当下书法普遍的颓败中,何济洲将技术自身作为所有艺术努力的一个标志。而《静水流深》这个展览最可突出的意义便是强调了技术本身的意义。也正是它关于技术本体的强调。静水,有了自己“流”的意义。
一潭死水,可以是静的,也可以是深的。一有不明方向的风,它还可以有些微澜。但死水就是死水,“死水微澜”也不能证明它还存活于世。这就显出了“流”的意义。在《静水流深》这个展览中,我看见的“流”,便是传统的传承,学养的谱系。流动之中,有了何济洲水到渠成的展览。
不一定是从东方
我看到太阳是一串珍珠
太阳是一串珍珠,在连续上升......
太阳,恒星,很大,很稳,似乎不需任何动词。但在诗人的眼里,强大的太阳,恒星,也要如一串珍珠似的上升。而这恰恰是“静水流深”的另一意义——生命在于运动。当然,这也是何济洲举办展览的意义,尽管这意义来得有些太晚。
著名青年书画评论家 张渝
2015年12月27日
草书 临王羲之《宦远帖》50x40cm 何济洲
行书 临米芾《臈白帖》25x15cm 何济洲
行书 临王献之《东山松帖》48x50cm 何济洲
行书 自作《诗两首》138x35cm 何济洲
小楷 《太上感应篇》三条屏(局部)138x34x3cm 何济洲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