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商务部在“典当拍卖租赁”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商务部正会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等单位研究开展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指数的编制工作。无独有偶,央视经济频道在11月11日播出的节目中提到,央视与雅昌携手研发的艺术品指数也已正式启动。
	
  艺术品指数在当今中国市场中扮演着怎样一种角色?随着新指数研发的启动,它将如何演变?信息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学界、拍卖业和画廊的部分人士。他们均表示,艺术品指数对于当前中国市场的指引作用甚微。除了需要剔除“假拍”数据,增加指数的真实度外,也应在指数形态和统计方法上多下功夫,才能真正赋予艺术品指数一定的实用价值。 
	
  现状 
	
  解码两大艺术品指数 
	
  中央美术学院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较为知名的艺术品指数中,梅摩指数和雅昌指数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梅摩指数相对成熟,但在中国缺乏市场基础 
	
  据马学东介绍,梅摩指数的原理是追踪一件作品的反复成交,然后用指数曲线与“美国标普500”和债券市场等金融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对收益率。 
	
  “梅摩指数主要做艺术品的平均收益,核心目的是评估艺术品是否值得投资,”马学东说,“但它有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数据是从拍卖市场采集的,而且只追踪成交次数达到两次或更多的拍品,那些没有在拍卖场上反复成交的作品没有被记录在曲线里。” 
	
  梅摩指数在西方市场已处于相对成熟的状态。鉴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时间短,反复成交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不足以形成曲线,因此梅摩指数统计的主要是西方艺术品,只在近年针对个别中国艺术品门类进行了尝试性的统计。 
	
  ●雅昌指数计算方法简易,国内受众广 
	
  “雅昌做的是平均指数,用加权平均数得出一个艺术家每平尺的指数价格。”马学东解释道,虽然雅昌指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简易,但是在中国的受众比较广。 
	
  广东省拍卖公司艺术总监何伟才认为,雅昌指数之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广为人知,庞大的数据库是其最大的优势:“雅昌从中国最早的拍卖会开始,一直到今天,它把20多年来海量的拍卖数据都保存了下来。” 
	
  ●“假拍”干扰真实度 
	
  何伟才指出,艺术品指数的重要特点在于它反映的是现实市场的价格,而不是作品的实际价值。由于雅昌指数的数据主要源自拍卖场的成交价,在真实成交的拍品与那些成交却未付款的“假拍”之间,指数很难进行主动甄别。 
	
  “成交却不付款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买家拍下艺术品以后,确实感到后悔了,不愿付钱;另一种是本来就没打算付钱。据我的了解,后者占的比例较大。这类‘假拍’在成交后就由电脑自动生成价格,进入指数计算,影响指数的真实性。” 
	
  针对这种现象,马学东分析说,梅摩指数由于只统计反复成交的拍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规避“假拍”的干扰,但也不能保证采集的数据一定准确,“这并不是雅昌指数的问题,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本身的问题,没办法规避。” 
	
  ●当前使用意义甚微 
	
  记者采访广州多家画廊和拍卖公司的管理人员后发现,大部分业内人士对于指数仅处于知道其存在的状态,很少实际使用。由于大多数画廊都对自己代理的艺术家比较了解,他们宁可相信自己对于艺术品的判断,而对指数持保留态度。 
	
  广州华艺廊总经理张向东表示:“艺术品市场和别的市场不太一样,经营状况很难参照指数这样的金融标准来比对。据我所知,画廊和拍卖公司都不会因为指数而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艺术市场变化大、波动强,有数据是不错,但是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存疑的。” 
	
  马学东则指出,虽然梅摩指数的计算方法相对成熟,在西方市场也有一定影响,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上购买西方艺术品的买家比较少。“就国内应用来说,意义并不是太大。” 
	
  前瞻 
	
  三方合作有助于去伪存真 
	
  记者致电雅昌艺术网后确认,商务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雅昌三方正在联合研发一个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指数;而雅昌也同时在与央视合作研发另一个艺术品系列指数。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