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国内美术馆经营是否要变成出租空间停车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1-06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江粤军
标签:
  中国的美术馆出租展馆,根本谈不上赚钱,只不过是因为政府的投入有限,要收点租金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美术馆也只有通过多办展览的方式,才能让观众更多地走进来。否则,如果一个美术馆总是做固定陈列,而且还是水准很一般的陈列,那真要门可罗雀了。通过不同的展览激活社会、民众对美术馆的关注,这无可厚非吧?同时,很多地方上的美术馆要考虑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可能一味地装扮清高,拒绝展览。

  我见证了中国美术馆这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感受很深刻,真心觉得变化非常大。而且,规模较大的美术馆,现在也基本形成了自己颇有特色的品牌和展览,并更加注重对公众的服务。像关山月美术馆从一开始就有很清晰的定位,以关注、梳理和研究20世纪的中国美术为学术主线,后来又随着深圳的发展,把设计与艺术的研究和展示作为学术品牌。在公众服务方面,我们从2005年就着手办一些免费的艺术讲座,2006年则尝试吸收社会义工参与到美术馆的服务中。

  我始终认为,美术馆文化建设最需要的还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作为学者,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将自己摆在高处俯瞰、指责,咬住一点把它无限放大,没有办法落到实处的高论又有什么用呢?

  深圳美术馆策展人 游江:

  美术馆并非“大画廊”

  中国的公立美术馆,基本都是公益性的展馆,非盈利的性质决定其为了场租做展览是非常少的。公立性美术馆如果没有学术支撑,只能说是一个展览馆,但哪怕是出租场地,也不应该被某些人指责为“大画廊”,因为公立美术馆并不做艺术品交易所呈现的作品,从传统到当代,各种类型无所不包,不会去考虑背后的经济利益。

  因此,当下中国的公立美术馆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在西方很多国家也一直存在的。只是由于现在中国的美术馆主要还处于一个硬件大发展时期,问题似乎就变得更突出一些,在整体的管理、运营上进一步提高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其实,在策展人制度被引入国内后,这些年,很多公立美术馆也出现了策展团队,有计划地组织了一些有较高学术含金量的好展览。像深圳美术馆,从2002年开始做图像影像展,到现在已经十个年头了;每隔两年我们还会办一次美术馆论坛、深圳水墨画双年展等。这些都表明了,国内的美术馆已经在不断加强各自的学术定位和学术方向。

  在我看来,当下美术馆最迫切的问题除了解决展览的学术定位、提高布展质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与公众的互动,这往往也是最被忽视的一面。如果单靠美术馆的员工,大家的推广力度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建立起一支成熟的志愿者队伍,那情况将大为改观:一方面能聚集起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内的艺术爱好者,另一方面,通过志愿者的服务也会让更多人乐意走进美术馆,真正实现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我有一位新加坡的朋友,他并非美术馆工作人员,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到新加坡的美术馆参加特定的培训,持有上岗证后,便可以为相关的展览做讲解、推介等服务工作,而不仅仅是穿个马甲站在门口欢迎观众进场。国外的美术馆在志愿者服务达到一定的累计时间后,甚至可以免费获赠或者打折买到一些艺术衍生品,这无疑将促进美术馆与志愿者之间的良性循环。现在,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基本是在课堂上进行,而西方的很多学校,美术课都是直接到博物馆、美术馆进行,这样的美育效果比待在课堂上要来得直接、有效许多。所以,让更多的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到美术馆上课,也是美术馆加强与公众互动的可行之路。

  策展人、北京元典美术馆馆长 梁克刚:

  美术馆向展览收场租易丧失立场

  我不反对美术馆做一些经营,但我反对美术馆向纯展览收取巨额场地费,这会导致美术馆伦理的滑坡甚至完全丧失。至于美术馆策展人制度还不够健全,是因为中国的美术馆发展历程还比较短,总要假以时日。

  在美术馆伦理中,美术馆是一个非盈利机构,就好比教堂和庙宇,向展览收费,向展览出租场地,不仅不合理,还会产生一个悖论:如果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达不到一定的学术要求和水准,但他能够出得起租金,是否也就可以进入到美术馆去办展览呢?如果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非常不错,但没能出场地费,那他是不是就会被排斥在美术馆之外呢?现在很多国家级的公立馆都在出租场地做展览,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很烂的展览也进入到美术馆中,而美术馆也就缺失了公众审美教育的立场,其权威性、学术性自然要受到质疑。

  当下,中国的美术馆,无论是国家级的馆,还是大型的民营馆,都出租场地,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事,是这个社会的发展阶段所造成的,最本质的原因在于经费的缺乏。像在法国,美术馆的运营经费90%都是国家拨款,美国没有文化部,在他们的观念中,文化不能受权威控制,所以全部由基金会做,美国的基金会很多,达到两万个,所以基金会的支持一般占到了美术馆收入的百分之五六十,所以他们都较少受资金上的掣肘。而在我国,国家的文化经费比较少,艺术赞助制度还不完善,来自于社会的捐助、包括基金会的支持也都不成熟,所以,很多美术馆就靠出租场地来生存。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有的美术馆就一直坚持不向展览出租场地。像元典美术馆虽然很小,但我们就从来不出租场地做展览,每年都是用有限的经费来办一些自己认为值得做的展览。归根到底,还是看每个美术馆的选择吧。

  美术馆做经营,其实选择也不少。譬如开发一些艺术衍生品,对提高整个社会的大众生活品质是有帮助的;拿场地做一些经营也没问题,像用一部分场地做咖啡馆、做书店,也都有助于扩大美术馆的收入,即便是租借给一些品牌做活动,也跟向展览收费是不同的。譬如一些大的品牌进入博物馆做活动,如果是跟艺术有点关系的,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公众知道这就是品牌宣传。

  事实上,美术馆的运营跟媒体是很接近的,一份报纸要建立起公信力,采编和经营必须是分开的,否则记者的稿子很容易就会变成软文,美术馆向展览收费,其品质也就难有保证。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