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纵观2013年,艺术市场发生的事情不少,有的令人振奋,有的令人悲伤。京华时报通过对2013年艺术品市场的梳理,与读者一起回顾过去这一年的十大重要艺术事件。
7 万达1.72亿元收购毕加索画
11月5日,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以2816.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2亿元)的成交价购得毕加索代表作之一《两个小孩》,成为全场最贵拍品。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表示,这次收藏毕加索代表作品,是万达收藏世界级艺术家作品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收藏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品。
>>点评
万达大手笔收藏西洋艺术作品,具有引领作用。中国艺术品市场比较单一,不够国际化。像万达这样的大机构能在国际上收购艺术品,这是中国艺术市场走向国际化的前奏,中国的藏家和市场绝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有能力影响世界艺市格局。
甘学军(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8 苏富比北京交2.27亿成绩单
12月1日下午,苏富比(北京)现当代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在国贸大酒店3层落槌。全场143件作品,除了在拍卖前由苏富比工作人员宣布拍品11号和12号两件张晓刚的作品撤拍外,141件拍品拍出了2.27亿的成绩,成交率为79.4%,这是苏富比(北京)在内地一场真正大型的拍卖会,吸引了不少业内藏家大腕。
>>点评
苏富比进入中国市场应该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从这场拍卖的成绩来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虽然刚来到中国内地,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发展,他们会越做越好。作为国际化的拍卖行他们拥有全球的客源,未来会充分发挥出自身国际化的品牌优势。
刘双舟(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拍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9 作品屡拍高价被称“黄胄年”
2013年秋拍黄胄作品似乎扎堆出现。12月2日,保利秋拍上黄胄作品《欢腾的草原》创下1.288亿元的高成交价,刷新了黄胄作品个人拍卖纪录,位列2013年中国书画全球拍卖价格榜首;随后,匡时“澄道”—中国书画夜场上,黄胄作品《巡逻图》以4542.5万元拔得该场头筹;在“蕉叶草堂”私人收藏专场上,黄胄作品《幸福一代》以4025万元成交。黄胄作品不仅拍出了过亿的纪录,而且也有多幅作品拍出过千万元的价格,使黄胄的作品成了2013年拍卖的最大亮点,业内也将2013年称为“黄胄年”。
>>点评
近现代书画进入亿元时代,近几年,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等艺术大师引领近现代艺术品市场,同样在近现代艺术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黄胄也会受到重视。2013年黄胄有一些特别的作品出现,所以创下了不俗的价格。
谢晓东(北京匡时副总经理)
10 苏轼《功甫帖》陷入真伪之争
9月,收藏家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成交价竞得苏轼的《功甫帖》。12月中旬,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3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表示,经过他们鉴定与考证,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随后刘益谦三次发表声明坚持立场,上博三位研究员也发布对《功甫帖》的研究报告。2014年1月13日下午,苏富比如约给出报告称,《功甫帖》是苏轼真迹。
>>点评
关于《功甫帖》的真伪,有资格发表看法和见解的专家在国内为数不多。上博三位研究员通过《新民晚报》刊登学术观点,到底是上博的刻意引导,还是另有隐情,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待调查,但是这样的文章不应该在大众媒体首先进行报道。此外,希望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影响到藏家购买作品的积极性,这是艺术品市场业内人士都不愿看到的。
项立平(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财经评论员、制片人)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