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拍卖新闻 > 正文

香港首轮春拍 吴冠中折桂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4-17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作者: 曲媛媛

摘要: 一周前,香港苏富比、嘉德香港与保利香港举办的2015年香港首轮春拍落槌定音,在这一轮拍卖中,吴冠中成了最大赢家。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专场,吴冠中的6幅作品全数成交,拍出1.57亿港元的好成绩,超估价两倍多。

原标题:吴冠中折桂春拍(图)



吴冠中作品《高昌遗址》,1989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87万元。


吴冠中作品《高昌遗址》,1989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87万元。




在近期的保利香港春拍中,吴冠中经典油画《滨海城市(青岛)》拍出3894万港元。




吴冠中作品《红梅》,近期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专场中,以6680万港元折桂。



一周前,香港苏富比、嘉德香港与保利香港举办的2015年香港首轮春拍落槌定音,在这一轮拍卖中,吴冠中成了最大赢家。


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专场,吴冠中的6幅作品全数成交,拍出1.57亿港元的好成绩,超估价两倍多。其中,《红梅》以6680万港元折桂。在保利香港春拍中,吴冠中的经典油画《滨海城市(青岛)》以1500万港元起拍,3894万港元成交,为全场最贵拍品,另一幅作品《长江三峡》也以118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


在艺术圈的舞台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高价,吴冠中的作品自然也不例外。


北京建亚世纪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岳鸿声是一位在艺术品拍卖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人”,在他看来,吴冠中的作品身价走高,离不开市场的追捧。“要知道,吴冠中的作品不仅仅是中国粮票,更是世界粮票”。言下之意,不仅国人喜欢吴冠中的画,即便是那些看惯了浓墨重彩的外国人,对于吴冠中的画作也是欣赏有加。买家队伍日渐庞大,注定了吴冠中的作品在盛名之下必有天价。


有人说,吴冠中的作品之所以能胜出,得益于他曾在艺术圈搅动的争议。昨日,曾在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工作过的一位人士在电话中向记者透露,上世纪90年代,他曾因工作关系和吴冠中结识,虽交往不多,但觉得老先生是个“敢说话”的人,不管对方是谁,只要他有异议,立马不吐不快。


其中,最醒目的一场圈内争议,莫过于笔墨等于零的风波。1992年,吴冠中写下不足千字的《笔墨等于零》,文中将笔墨理解成绘画技巧,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价值等于零。


1998年,老画家张仃发表《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对“笔墨等于零”论提出公开批评。张仃认为,笔精墨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系,如不想消亡,底线必须守住。


这一争论持续多年,众多画家、理论家参与其中。笔墨价值之争不仅在香港、台湾引起反响,还波及海外华人文化圈,其声势之大,无人不晓。最终这场没有结论的争议,让吴冠中成了舆论浪尖上的赢家,胜负之外他已赚足眼球。


但用这个理由来解释吴冠中的作品堪为“世界粮票”有些牵强。毕竟,外国收藏家们对这些争议不会时刻关注。于是,有人说,外国人之所以关注吴冠中的作品,是因为其作品中的“混血元素”。岳鸿声认为:“吴冠中笔下的是西方味道很浓的中国画派。他的画有很多西方的抽象元素,画风独特。”


一个国画大师的笔下如何出现西方味道?吴冠中曾落笔《心潮·归去来兮》:我永远往返于东西方之间。回到东方是归来,再到西方是归去,归去来兮。言为心声,这可能就是答案。


新疆华鼎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刘江迅说:“中西结合的画风,对于提升吴冠中画作的影响力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他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吴冠中就曾凭借其画风打入新加坡等国外市场。1989年,香港佳士得以187万元的价格拍卖了吴冠中的《高昌遗址》;2000年左右,国内个别藏家开始青睐吴冠中作品,其中包括万达集团老板王健林。目前,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买家是吴冠中作品的主要收藏群体。


“中外通吃”的结果,让吴冠中作品的身价有了逐渐走高的理由。记者通过长途电话连线到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理事。他认为,现在的市场成交价不是吴冠中作品的价值尽头,而是其作品未来两年有可能继续前行的信号。


这一看法与保利国际拍卖公司现当代艺术顾问林松有异曲同工之处。林松近期曾表示:“吴冠中的作品在整个市场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