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国外新闻 > 正文

在巴黎艺术城买个工作室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2-12 来源:新周刊 作者:钟瑜婷
标签:


今年4月,清华美院研究生孙墨青到巴黎艺术城工作室交流了两个月。他看到的是,中国各美院的老师和学生,相较来自其他国家的居民,更少待在工作室创作。大多数人都出去逛博物馆或环游欧洲。他有时看一些学院买的工作室“像是欧洲游的中转站”,而其他国家的工作室,多少摆放着一些作品。


依据艺术城的要求,申请人员可待两个月到一年,住宿费是一个月近三千元人民币。多数人出于安排课程或经济的考虑,申请两三个月。很少人再像李睦那批人一样,一待就是半年。


这是孙墨青第二次去巴黎,跟八九十年代相比,艺术城里住的人太多,有三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场地有限,艺术城没有再要求每个人都办展览,而是采取了开放工作室的展览方式:艺术家们可以自愿打开自己的工作室门,简单地摆放好自己的作品。来自艺术城内外的观众捧着地图,沿路观看。


参观艺术城内展览的大多是城内居民。“更纯粹和自然,看到感兴趣的作品,便可以走进去跟作者聊聊。”孙墨青在艺术城内举办过一次廊厅展览。展览时,有一位乞丐进来参观,还跟他要了签名,“有趣极了”。


“3个月的驻留为我的艺术事业开启了很多新途径,其中之一就是成为了55Bellechasse画廊的签约艺术家,这是去巴黎前无法想象的。”收获不止于此,他还在艺术城实现了向往许久的跨界艺术。艺术城住着多类创作媒介的艺术家,包括舞蹈、装置、雕塑,有一次他认识了一个玩戏剧舞蹈的朋友,对方邀请他到舞台上作画。另一次,他在洗衣机房遇到了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编舞艺术家,教他跳起了舞。


去巴黎之前,孙墨青曾以为绘画已被欧洲当代艺术边缘化,令他意外的是,在他寻访的许多工作室和欧洲展览上,绘画仍然活跃。


离开艺术城前,孙墨青翻看艺术城的简章,上面写着:建议尽可能地进行文化交流,而不是旅游的中转站。那一刻,他忍不住笑出声。他连罗浮宫都没空去,但他不遗憾,“罗浮宫永远都在,人跟人之间的交流更难得”。


跟多数人一样,四川美术学院的唐艳也选择了“深度文化游”。她告诉记者,出于教学压力,自己只申请了两个月的交流时间。签证晚了,她只能在欧洲待30天。她在工作室住了7天,其余时间基本上在火车上度过,游了8个国家,泡了数不清的博物馆。


她认为艺术城的一大好处是有巴黎博物馆的免费联票。她几乎没有跟艺术城的其他艺术家打太多交道,脑海里记的尽是博物馆的真迹,那些毕加索、梵高笔下让她惊艳的色彩。在唐艳的眼里,巴黎的工作室像一个驿站,关键意义是给中国艺术家提供了解欧洲艺术的机会。回去后,“连学生都觉得我变厉害了”。


对中国学生“走出去”的交流方式,兰格莱斯认为很正常。“这里就像一个航空母舰,很多人来这边停下来,再接着起飞。”这背后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巴黎不再是世界艺术中心,巴黎艺术城也不再承载着过重的意义。他不赞同把艺术城居民限定在艺术城内办展,观众太少了,他更希望艺术家们能去其他画廊办展。


“当前已经没有艺术中心,是去中心化。巴黎、纽约、罗马,到处都是中心。”李睦也看到了这一点。但不管怎么说,对李睦这样老一辈的交流生而言,巴黎艺术城是一盘太陌生而惊艳的“盛宴”,其中味道远非年轻辈可以理解。(钟瑜玲对此文亦有贡献)


专访巴黎艺术城执行主席兰格莱斯


如果有工作室腾出来,我们打算卖给印度和智利


《新周刊》:请大致介绍一下中国各艺术学院在巴黎购买工作室的概况。


兰格莱斯:自1984年开始,中国开始在艺术城陆续购买工作室。迄今为止,中国有13个美院和其他艺术学院,在艺术城买了16个工作室。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中排名第三,前两名是德国和瑞士。


《新周刊》:为什么中国的学校能够买到这么多的工作室?


兰格莱斯:影响这件事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会涉及到中法政治、文化甚至经济方面的交流。有时,中国大使馆会跟中国各美院之间保持联系,并介绍给布鲁诺夫人。布鲁诺夫人认识非常多中国各美院的负责人,她去过中国很多次,跟这些美院的关系非常好,这为美院买工作室奠定了基础。中国美院与艺术城的合作,有些是战略性的,也有不少是靠机缘,比如在饭局上谈出来的合作。艺术城是一个很开放的艺术交流中心,我们希望给全世界艺术家创造一个活泼的新环境。


《新周刊》:从执行角度来说,艺术城如何跟中国的艺术院校合作?


兰格莱斯:中国派哪一些学生,派多久,这些具体的情况,艺术城都不会干涉,我们主要是提供一个环境。


《新周刊》:未来艺术城有何计划?


兰格莱斯:如果有工作室腾出来,我们打算卖给印度和智利。印度有一个很大的艺术市场,而智利有不少杰出的艺术家,他们都没有工作室。


《新周刊》:艺术城会要求中国艺术家一定要举办展览吗?


兰格莱斯:不会,这个要看个人意愿,我们的场地有限,艺术城内的展览观众也比较少。所以,我们希望艺术家走出艺术城,尽量到巴黎其他画廊去举办展览。


《新周刊》:艺术城为促进各国艺术家相互交流,做了哪些工作?


兰格莱斯:我们会定期举办法语课程,但主要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学法语,而是希望把每个国家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之间多接触、交流。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