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法帖?
法帖是中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唐代由于帝王的喜爱,出现勾摹前人墨迹集帖,即《万岁通天帖》。到宋代又出现了汇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将其镌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这种刻帖即使古人的书法得以流传,并扩大其影响,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故又称之为法帖。历史上著名的法帖有《淳化阁帖》、《绛帖》、《潭帖》、《大观帖》、《宝晋斋法帖》、《真赏斋帖》、《停云馆帖》、《余清斋帖》、《墨池堂选帖》、《快雪堂法书》、《三希堂法帖》等。
老行家的经验谈
很多收藏门类的路数都是多看、多记、多琢磨,收藏拓片、拓本也不例外。既要多看相关的书籍,记住书中的要点,也要多看碑帖实物,并要反复比较看,看出门道并牢记心中。
在《老古玩铺》一书中,宜古斋碑帖铺掌柜李龙就收藏碑帖的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笔者现将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抄录下来,供读者参考。
一般而言,辨别碑帖的真伪,先要认定真本的特点和远近年代的拓墨,主要从辨别字神、纸质、墨色,以及前人的考据等方面来辨别。
辨别字神。此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字神是在多看多比较中得来。一般来看,真迹字神,生动自然,伪刻字神,呆板生硬;原刻字神,虽刻犹书;翻刻字神,造作而又形。
辨别纸质。一般宋元两代拓碑帖多用白麻或黄麻纸。白麻纸较细,质地洁白,不现帘纹;黄麻纸略粗,色浅黄,帘纹明显。明代拓碑帖多用皮棉纸和竹纸。皮棉纸的原料以棉杆和桑树皮为主,质柔性坚。竹纸原料以竹为主,纸色浅黄光润,易于着墨,但纸质欠柔,不能延年。清代拓碑帖用纸种类较多,所用以白棉纸盒宣纸为广。
辨别墨色。朝代不同墨色不同,唐、宋、元三代制墨胶轻烟重,墨色乌黑而少光;明清制墨胶重烟轻,墨色现紫光。明代除了墨拓外,还出现了彩拓。
另外,从碑帖的装裱上也可以看出门道来,如宣和装、金镶玉、连环裱、蝴蝶装等,了解具体装裱名称所流行的时期,也可以判断碑帖的年代。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