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砚台收藏呈现明显误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2-26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欧忠荣
标签:



明末清初朱彝尊制御用神龙下窥砚 


清乾隆松花石雕灵芝纹砚 



  由于人们的书写工具的转变以及绘画创作形式的多样化,砚台已经从单一的实用功能演变成集实用、观赏、文化交流于一身的艺术品。一方面砚的地位提升了,另一方面,也因为观赏与交流日益增多,形成了不少不良的风气,甚至给今天的砚台收藏带来一些误区。2009年,号称世界最大的砚台“中华巨龙腾飞宝砚”历经6年刻制而成,而不到两年,一个名为“中华龙砚”的重达99吨的砚台又在抢夺世界纪录,皇玛抱趣拍卖负责人彭国杰认为,这首先是一种“炫富”或“炒作”,另外,这么大的一个砚台,没法流通,而且只能远观,失去了砚台本身的更多趣味。

  误区一:体量越大越有价值

  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毁坏

  比拼体量大小、吨位轻重的“角逐赛”在砚台行业屡见不鲜。然而,这到底是砚台的当代性探讨还是只是借砚台名义进行的炒作?对此,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张得一表示,先不评价这些行为的好坏,先思考一下砚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功能和作用。虽然砚台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不再像古代那样具有那么重要的使用价值,然而,不管怎样,我们在探讨砚台发展的过程中,总不能完全偏离了其本意吧!砚台藏家黄海涛则直指这是一种资源毁坏,误导人们审美。

  砚台藏家欧忠荣则认为,砚没有体现书写的使命感,就算石质再稀有,也只能当作一般石雕,不足以成为砚。一方好的端砚,应该是既实用,又美观的,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实用的需要,还能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要。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砚台除了在体量和体重方面进行互相比赛之外,纹饰的繁复性也是他们“炫耀”的地方之一。例如上面提到的“中华巨龙腾飞宝砚”,雕有56条龙和9只神龟;而“中华龙砚”的表面同样浮雕着56条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中华龙,有所不同的则是后者的中心为一幅中国版图,左右两侧各为朝阳和新月,其复杂性比起前者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代诗人施闰章曾说过“愈工愈俗,是为石灾”。对此,欧忠荣也认为,由于本来石材就具有了天然品质,名砚更如是,而倘若制砚者做的美工太多,反而有喧宾夺主之嫌,这样几乎完全偏离了砚原有的概念了。因此,不论大小,装饰的东西只能是作为映衬,而不能过分雕琢。

  误区二:年代越久越有价值

  需从造型纹饰和铭文综合考量

  每每提起古董收藏,不少人首先会认为年代越久远越好,或者在某个年代,材质越稀有越光滑便越名贵。这似乎并无过错,然而,对于应该全面考虑问题的收藏来说,又似乎过于片面。黄海涛表示,这里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年代决定论;二是材质决定论。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