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北京金漆镶嵌工艺的辉煌十七年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1-21 来源:文物天地

摘要: 北京金漆镶嵌工艺是中国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除雕漆工艺之外更广泛的漆器工艺的总称。最擅长和最具代表性的工艺有镶嵌、彩绘、雕填、描金、断纹、刻灰等。


  解放之后的北京金漆镶嵌在制作工艺上除了继承已有的技艺外,还通过对有关文献和实物的研究,恢复了在传承过程中曾被失传的工艺。

  刻灰工艺在过去被归为雕填工艺的一种,解放后通过对其技艺的研究之后把它单独分列出来。它是先在漆地器物上描绘画稿,然后把花纹轮廓内的漆地用刀挖去,保留花纹轮廓,再在低陷的花纹内根据纹饰需要填以不同颜色的彩漆,刻挖的深度一般至漆灰为止,故名刻灰,其特点是花纹低于轮廓表面。解放初期,北京地区的刻灰工艺制作水平一般,而山西地区的刻灰则水平高超。1956年北京金漆镶嵌厂成立后,厂内领导亲自组织厂内艺人去山西访问学习,把山西精湛的刻灰技艺带回北京,由于工具和手法的使用上存在差别,北京制作的刻灰工艺整体都比较呆板,人物、动植物的雕刻均比较规矩,不如山西、上海、扬州等地制作的灵活生动。北京制作刻灰使用的工具是自制的片刀,推刀,上海扬州等地使用的是十分灵活的月牙刀,山西是吧木刻工具运用到刻灰的制作中来。

  包镶工艺属于镶嵌工艺的一种,又被称作立体镶嵌工艺,清代多利用此技艺制作室内的香薰、烛台等陈设器物,晚清至民国时期不曾见此类技艺的产品出现。解放后,由于金漆镶嵌厂建厂之时囊括了几家善于制作木雕的木器作坊,其中李长富在鼓楼大街开办的“富兴隆”最具代表。金漆镶嵌厂汇聚了各路精英,技术力量雄厚,所以挖掘出了集木雕刻工艺和镶嵌工艺于一身的包镶工艺,改革开放之后这门工艺进一步发展成为深受市场喜爱的立体镶嵌工艺。1962年,金漆厂专门组织研发小组对这类技艺进行研究恢复,多次组织艺人们参观故宫里陈设的清代包镶工艺的精品之作,吸取艺术营养。此时的包镶工艺尚在摸索恢复阶段,所以产品基本以轻巧的螺钿包镶为主,其他玉石类的包镶产品尚未开发。产品的造型都趋于小巧简单,从常见的鹌鹑、鸳鸯、鲤鱼做起,如1963年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声名大噪的数对螺钿包镶鹌鹑和鲤鱼,许多客人纷纷购买,如获至宝。此后又相继制作出了鹦鹉、仙鹤、鸡鸭等各种造型的包镶产品,虽然生产的数量不多且又都是小件,但是却非常精致耐看。

  第四,金漆镶嵌产品的种类增加,并且更加系列化。北京金漆镶嵌工艺通过建国后十几年的发展,其产品在种类上极大丰富。民国时期,金漆镶嵌工艺的制品基本都是辅助其他工艺品而制作,如彩绘填漆的产品主要是制作生活用具的零件部分,如车、轿、船、酒楼楼梯的局部,以及储放各种古董的匣盒及底座等;而镶嵌工艺的制品主要是辅助硬木家具做一些镶嵌活,且都是在木胎上镶嵌。新中国成立以后,金漆镶嵌的各类产品在不断完善的前提下都成为了一件件独立的艺术工种,不再依附于其他器物而存在。各类产品如生活器皿类,家具类,陈设类,建筑装潢类都产量逐增,并且许多产品成套或者成系列的生产。除此之外器物在造型与装饰纹样的设计上水平不断提高,当时金漆镶嵌产品均出口到海外不同的国家,许多产品都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的喜好而做相应的设计,在色彩、造型和装饰图案上均有较大的尝试与创新,产品十分受海外市场的欢迎。

  在建国以后北京金漆镶嵌行业的发展不仅在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质量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管理都不再是以往零散无序的状态而是开始规范化,每一类型或每一种产品的生产都有详细的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出来之后还有专门的检测部门对产品的技术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质量检测标准与制度都相对完备,这样使得整个北京金漆镶嵌的产品在质量上迈向了一个新台阶,金漆镶嵌工艺也随之更加的精湛出众,产品更受市场的青睐。

  “保护”为传统工艺出力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各行各业都加快速度恢复和发展起来,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不仅能够为国家创造外汇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够解决部分人的工作问题,所以国家对其尤为关注,并且积极组织生产,还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保护。

  在工艺美术行业内,国家提倡以贷款的形式支持各工艺美术行业积极生产,并且还制定一系列降低手工艺产品税收的政策,从经济上大力扶持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从国家的角度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保护。如国家银行对特种手工艺行业给与了总额高达1300万元的贷款进行扶持。之后时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代表大会上明确宣布了北京特种手工艺制造业免纳营业税的政策,北京市各有关部门立即对当时的17个行业给予经济上的资助。

  此外政府的相关部门还积极组织传统工艺美术的展览活动,把特种手工艺品摆在了相当突出的位置,以多种方式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宣传。1949年6月,北京市同业公会举行的工业展,就对各类别的手工艺产品进行大力宣传。与此同时,国家每年都举办物资交流会和手工艺产品的展览会与展销会,让各种琳琅满目的手工艺产品得到展现。而且政府和工艺美术行业内部还定期组织商业、手工业的贸易代表团到华北、西北、中南各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北京市特种手工艺行业也积极参加,通过这些展览、交流活动,促进了北京金漆镶嵌行业的生产与发展,更提高了北京金漆镶嵌在各个地区的声名,促进了北京金漆镶嵌技艺的提升。

  除了国家开展相关活动保护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发展以外,北京金漆镶嵌行业内部也非常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许多能够促进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活动。如北京金漆镶嵌厂的职工,每个星期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定期组织“大练基本功”的活动,每个工人针对自己技术或艺术上的不足,在车间演练,技术工人相互之间交流、切磋。并且经常组织临时的技术课,让技术好的师傅或设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来授课。建国以前,许多老艺人文化程度都很低,有些甚至大字不识,这些艺人虽然“手上功夫”很厉害,但都是手高眼低,对设计与审美全无概念。针对这些五、六十年代文化程度低的工人,北京金漆镶嵌厂举办了厂内的文化夜校,请专门的老师上文化课,有些职工还亲自到社会上办的夜校学习初中、高中或“电大”的课程。

  对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保护除了要在政策、经济、技艺等方面着重关注以外,后续人才的培养以及在职艺人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1958年7月北京手工业局成立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针对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专门开设了许多传统工艺的专业,为行业内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政府带头支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促使这一时期北京金漆镶嵌工艺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年轻人才。这些年轻人基本都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初、高中生,或是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中专生,在学习制作金漆镶嵌工艺的过程中够在艺术和技艺上有更高的发展与创新,改变了民国时期学徒普遍文化程度低,仅仅只是做活匠人的情况。后来这些学员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各专业的骨干、专家,对传承与发展北京工艺美术起到了巨大作用。北京金漆镶嵌行业在六十年代初就有了十几名中专毕业生,后来还陆续分配了部分大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如此,政府还对行业内技艺出色的艺人授予不同等级的荣誉称号、并且在待遇上享有高优政策,让艺人们无后顾之忧,潜心从事艺术创作,促进技艺的发展。此外每年还选举部分艺人代表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的艺人还当选为市政协委员,这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地位,金漆厂的老艺人们工作热情极大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了北京金漆镶嵌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金漆镶嵌产品的设计以及对金漆镶嵌技艺的改进越来越重要,金漆镶嵌在五十年代就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室,对产品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国家和行业内部的领导还积极组织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们相互探讨、研究,请各方面专家、教授、艺术家、画家等来行业内与老艺人、工人、干部进行座谈交流,给予理论上的支持和艺术上的指导,有的还带来设计图稿和实物作品,使老艺人的眼界更加宽广,使其在技艺上能够有更高的突破。另外当时各工艺美术厂还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去外地学习,如1960年北京金漆镶嵌厂就几次组织艺人到福建学习,与当地艺人讨论如何提高漆地的黑亮程度问题,同时学习同行业的管理方法与经验,回厂后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并结合本厂的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方式。金漆镶嵌厂对艺人技艺的关注直接促进了该行业的兴盛发展,厂子、政府对艺人在技艺开拓上的不断鼓励能够更好的提高艺人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诞生出质量高、技艺精的作品。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