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天,海天世纪红木文化楼内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几百位市民齐聚一堂,抱着自己的“宝贝”与我市知名文物收藏鉴定专家组成员面对面交流,鉴定藏品。
蔡国声扬州鉴宝会海选现场。张卓君 摄
现场:600余件藏品,70余件成功入围 专家:人气最旺、藏品最丰富的鉴宝会
昨天,海天世纪红木文化楼内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几百位市民齐聚一堂,抱着自己的“宝贝”与我市知名文物收藏鉴定专家组成员面对面交流,鉴定藏品。本月15日,由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红动中集、盛世珍藏——蔡国声扬州鉴宝活动”特别邀请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的鉴定专家、当今古玩鉴定界的领军人物——蔡国声先生来扬为读者朋友们鉴宝。为此,昨天,扬州的三位收藏鉴定专家为扬州的持宝人进行海选。
据统计,为期一天的鉴宝现场,吸引了包括扬州市区,以及海安、淮安、盐城等周边地区共400余位市民带着宝贝前来鉴宝,藏品涵盖书画、瓷器、杂项、玉器等600余件,年代上至战国时期,下到民国。经专家鉴定,有70余件藏品脱颖而出,经过进一步筛选,最终将有50件藏品接受蔡国声现场点评(50件入选作品以电话通知为准)。
扬州名家书画抱团亮相
上午8点左右,海天世纪红木文化楼内已经坐满了前来鉴宝的收藏爱好者们,他们个个心情激动、摩拳擦掌。9点钟,书画、杂项、玉器、瓷器、木雕等各式宝贝逐一亮相,在专家们的面前,这些藏品的神秘面纱被一一揭开。
“专家您帮我看看这幅书法如何?”一位姓甄的先生作为首位鉴宝藏友从包里拿出一幅四尺整张的查士标(清)书法,笔墨疏简,格调秀远,令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研究员李万才眼前一亮。“这幅书法非常完整,是难得一见的真迹,相当不错。”据了解,査士标是安徽休宁人,明亡后流寓扬州等地。善书画、工诗文、精鉴赏,用笔不多,惜墨如金。与弘仁、孙逸、汪之瑞称“新安四大家”。在新安四家中,是位高产书画家,他学倪黄,但能广泛吸收前人各家各派画法。就技法而言,以他为最高,作品也最多。现在其作品价值高达百万,甚至数百万。
随后,一市民带来的(清)莲溪山水横幅,被专家认为是非常罕见的精品。“莲溪一般画花鸟、人物居多,像这样很大幅的山水画却非常少见,非常能够代表扬州画家的大家风范,值得入选。”据介绍,莲溪,僧人。即真然。号黄山樵子,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来到扬州,尝画盈丈佛像,不用朽稿,落笔便成,人称绝技。善画竹石飞禽有华喦遗意。尤擅画荷萧然意远。
年过七旬的林先生收藏的一把金爵山浅刻花鸟成扇也深得专家喜爱。“这把成扇是由扬州晚清名家金爵山雕刻完成的,不仅扇面两侧刻有文字,而且每根扇柄上都有雕刻,且雕刻相当精美。”李万才介绍。
郑板桥真迹惊艳鉴宝会
昨天的鉴宝现场,最令专家兴奋的是发现了郑板桥的书法。“没想到竟然在活动的最后发现了这么大的‘宝贝’。”李万才告诉记者,这幅八尺对开的书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幅书法作品被小心翼翼地平铺开来,上面写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辩。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落款为郑燮。专家告诉记者,这篇书法出自《唐怀素自叙帖》。
经过几位专家认真审视,基本鉴定是真品。“由于这幅书法作品年代久远,出现破损,最后落款的图章还需要再进一步鉴定。”
梁福盛螺钿获一致好评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清末民初,扬州梁福盛漆器名声远扬,享誉于四海。昨天,一市民带来的一件“梁福盛制”螺钿获得专家一致好评,成功入围。
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资深藏家陈晓友介绍,梁福盛漆器做工精美,漆器品种有:挂屏、围屏、台屏、楹联、匾额、招牌、捧盒、书盒、什锦、提盒、花盆、砚盒、首饰盒等,其工艺装饰有螺钿、雕漆嵌玉、骨石镶嵌、刻漆、雕漆、勾刀、彩绘、八宝灰、堆漆和玉石扎花等,文献记载扬州梁福盛漆器资料颇多。
“这件藏品的品相非常好,之前扬州博物馆曾收集过梁福盛制漆器,都不能与今天这件螺钿相媲美。”陈晓友认为,这件螺钿也能反映出文化传承的演变过程,如今在市面上很少见,具有很重要的收藏价值。
花絮1
一天下来,虽有不少宝贝被专家慧眼识珠,但是600余件藏品中大部分藏品属于赝品,非常令人可惜。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