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断代有“唐圆宋扁”之说
除了材料、年代和制作工艺之外,哪些因素左右古琴价值的高低呢?深圳古琴演奏家吴启予认为,材料制作是古琴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鉴别一把古琴是否具有价值,还得看它的‘质’、‘漆’、‘纹’。首先,可从琴背龙池、凤沼看出琴的内腹木质的老化程度。现在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说用老房子里的房梁木做出来的古琴质地上乘,‘棺材木’也不错,还有杉木、百年桐木做出的古琴同样很好。总而言之,一定是要上了年份的古木做出来的古琴,才能具备松透圆润音质。此外,古琴的外观、缎纹、音色、制作工艺也是决定古琴价值的因素,比如一般工匠做的琴,外观比较粗糙,而具备一定水准的专业制琴师做的琴,外观打磨出来非常光亮,极具收藏价值。”
郭学雷表示,古琴是多项艺术的综合载体,涉及木材、髹饰、断纹、音质、品格、造型美学等方方面面。鉴定古琴比鉴定其他艺术品难得多。古琴界对于琴的断代,有“唐圆宋扁”之说。唐代古琴大气雄浑,制作棱角圆润;而宋琴端庄秀美,线条简洁流畅。但是,仅凭借形状、老化程度等对古琴进行鉴定,未免显得太过片面。
知多D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正好是十周年。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