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昆仑饭店董事长海岩近日在16年前他设计的一间雪茄吧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话的主题是:红木家具收藏。海岩还有着更著名的身份:作家、编剧。他自认为,作为作家、编剧、职业经理人他都是四流的。而“收藏家”现在在...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建一个博物馆?
海岩:我看到王世襄先生在世时有一个愿望,希望建一个博物馆,在明清样式的建筑里,按照古人的生活常态来陈设家具。这样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家具之美,也能感受到古人晨昏起居、日常生活的一个完整画面,来表现中国文化的品位和古代人的情趣。后来一个美国的基金会在旧金山买了块地,想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但这个基金会出了一些问题,他这个构想就没实现。
那我能不能够去实现老先生的遗愿呢?建榈(黄花梨古称)园黄花梨艺术馆既是为实现前人遗愿,也为保护传统木作文化,展陈古代建筑、园林、家具、陈设之精要,传承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之原理,如果观众进而对中国文化有了解、喜爱和传承,也算是我对社会的一点贡献吧。
记者:什么时候建成的?有多少件藏品?
海岩:建成应该是在今年年初,里面陈列的家具和工艺品大概有八九百件。这些是从明代至今400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黄花梨、紫檀、红木和漆制家具,还有奇石书画。建筑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南北兼修山水园林,共同勾勒一幅中国古代晨钟暮鼓的生活图景。
记者:这个艺术馆对公众开放了吗?
海岩:没有。因为第一是它的位置比较远,在北京郊区。第二是榈园的展陈方式是比较创新的,所有的家具都按古人实际的生活状态摆放,进去以后柜子是可以摸的,椅子是可以坐的,游客是可以接触展品甚至使用的。因此出于保护这些藏品的需要,艺术馆的开放方式还需要研究,比如它对哪些人开放,开放规则有哪些。因为这些家具展品不像博物馆的展品可以用玻璃柜挡上,用栏杆围上,用保鲜膜包上。像故宫那样让游客趴在窗户外面看的方式我们也想过,但那就没意思了。另外,艺术馆一开放就要有大量资金投入以维持其运转。我是买得起马配不起鞍了。现在朋友我都不太让去。
记者:您怎么看待私人办博物馆现象?
海岩:中国的博物馆不是多而是少,我认为民间力量传承普及文化是好事。一个人发了财,是愿意花天酒地,还是留给子孙,还是对文化有喜好想传承,当然后者更好。当然也有像冀宝斋这样不靠谱的,误导青少年,以假充真,这就有副作用了。但我认识的私人建的博物馆好多还是有重器的,有顶级专家掌眼购进的宝贝的。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