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民间收藏
上世纪初已盛行
与拍卖市场的不温不火相比,作为明清以来的著名民窑,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佛山已经诞生了黄炳、陈渭岩、潘玉书等陶艺名家,也孕育了一批石湾公仔的收藏家,民间收藏市场十分火热。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也表示,“过去石湾陶艺很多都是古董,买了之后用来收,很少拿出来展览和交流。”据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理事长陈月华介绍,石湾陶艺题材出自民间,因此销路也返回民间,过去一直是作坊式制作,因为民间收藏作品都是直接到大师作坊“讨价还价”。
佛山民间收藏界名人林伯介绍道,上个世纪初,当时佛山的有钱人家十分流行收藏潘玉书、霍津等名家的作品。当时石湾陶艺大师的地位不如今日这般风光,只能算是石井里的工匠,因此石湾公仔的价格也并不高。据林伯介绍,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石湾公仔的价格仍很便宜,几十元到一百元就可以买到大师精品。
尽管当时的石湾公仔价格并不高,但当时不少有钱人家已经十分喜爱赏玩石湾公仔,民间互相把玩和交流收藏的公仔传统已经开始流行。
收藏家:收藏精品拍卖“粗品”
多年来,佛山民间收藏市场依然火热,甚至有愈演愈烈的现象。据陈月华介绍,目前民间收藏石湾公仔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直接去向大师本人工作室订购当代大师作品,二是去古玩市场“淘”石湾陶艺文物。“相对来说,‘淘’的真假难辨,风险比较大。”
收藏家林伯表示,由于石湾公仔目前正处于价格上涨期,因此不少收藏家都会谨慎出手。“一般靓的作品我们都不拿去拍卖。”
因此,目前拍卖市场上的作品都是被收藏家们称为“大路货”的作品,即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产的普通作品。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