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推导却经不起推敲。众所周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爆发“安史之乱”,次年六月,玄宗逃离长安,经长途跋涉到达成都。这期间,入蜀的季节至少是初秋,渐入深秋、初冬。可是,这幅《明皇幸蜀图》最醒目的树种除了松树之外,绘有约10株盛开的桃花散落在山间;另外还有一种阔叶树柞树,于中国北方、西北一带广有分布,此树树叶在春季初发时,有一段时间会呈现出内绿边红的漂亮颜色,夏季变为全绿,入秋则变全红直至枯黄。画上所描绘的柞树,朱砂色的边缘向绿色的叶心过渡,显然是春季所呈现之颜色。如此生机盎然的春色画面,提醒我们这与明皇入蜀的时间完全无关。此外,画作既无翻飞的旗帜,也无士兵的剑戟,非但“明皇”神情悠闲自得,随从们甚至还面带微笑,这更不符合落难的情景。另一个疑点就是骆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画面中高大沉重的骆驼能不能行走艰险的蜀道也令人怀疑。
真正“明皇幸蜀”主题的画作目前在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至少有7幅,其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佚名《唐玄宗避蜀图》,可能是南宋初年的宫廷画师所绘,不仅画面上山间红色的枫叶暗示着故事发生在秋季,画面全副武装的士兵和翻飞的旌旗正符合白居易《长恨歌》中“旌旗无光日色薄”的描述。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明皇幸蜀图》的明仿本,将原作横式构图压缩成立式构图,这件仿本的定名为《春山行旅图》,也提醒我们该画的主题和春天有关。
谈晟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