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各方观点:名作上的收藏印该不该去掉?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9-01 来源:广州日报

摘要: 收藏家在经手书画上钤印,令藏品流传有序,似乎是个传统,然而当喜欢在藏品上随意钤印、题字的乾隆皇帝被今人冠以“破坏王”时,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在近现代书画名作上题字、钤印的藏家呢?


  反古画收藏家 朱绍良——

  收藏家有权对其藏品做任何处置

  收藏家在收藏的画作上钤印,表示对艺术家的热爱、认可,体现自己的曾经拥有,这无可厚非;收藏家如何处置自己的收藏,外人亦不可指责。当然,收藏家应对艺术家怀有敬畏之心,对艺术品怀有珍重之心,这也体现了一个收藏家的素质。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收藏家如何处置自己的收藏品,外人无权干涉。长久以来,我们有一个不好的风气,总是指责“土豪”如何。我觉得只要钱是合法所得,收藏家买下藏品,他有权对其做任何的处置,就像吴洪裕对其收藏的《富春山居图》,爱画成痴的他在临终之际欲火焚这幅作品为自己殉葬,还有一些香港藏家喜欢把自己收藏的瓷器洗得干干净净,乍一看让人吓一跳。这些行为外人不可指责,也无法控制。不管藏家是否知名,其对收藏作品的处置,是他的权利,他有权去表达对收藏作品的曾经拥有。

  像这位收藏了石鲁《山区修梯田》的收藏家,只要他买了,就有权去处置、去钤印,无论他是出于对画家的崇拜、爱好,对艺术的认可,还是出于买到了画,心情激动一时难以忘怀。至于是否盖章,盖几枚,盖什么印,怎么处置,都是他的权利。乾隆在清宫的那些收藏上盖的乱七八糟、密密麻麻的印,你怎能指责他呢?

  其次,收藏家把印钤在画上,甚至钤在画心,历代都有,并非个案。可以说,古代书画如果没有经过历代收藏大家的收藏,今天的收藏家反而心里不踏实、会起疑心。经过大收藏家力藏的作品含金量要高很多,流传有序对一件藏品非常重要。

  但收藏家在收藏的过程中体现了其素质,他的境界也决定了他如何处置自己的收藏。像明末大藏家梁清标,他一般是把自己的收藏印钤在裱绫之上,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藏品的珍重、对古人的敬畏。而现在的一些收藏家,不是很懂行,把印盖在画心,不去维护作品的整体性和基本面貌。

  至于钤印是否要找专家咨询,我倒认为不必。因为历代不少藏家本身就是艺术家,而且钤印也没有所谓的标准、固定的模式。不过,古人在收藏过程中,还是会体现一个长幼尊卑的顺序,比如元代的藏家盖在宋代之下,后来者又盖在元代下面。

  最后,收藏就是求真,若对某个作者、收藏家不感兴趣,就不屑一顾地去掉,会破坏作品真实的流传性。石鲁的家属主张把藏家钤的印章去掉,我倒觉得不必,因为这会影响这幅画的流传。我们应尊重历史,如果你抹掉它,画作上面将永远有一层蒙垢。我的一位朋友,在其收藏的一幅书画上,乾隆的图章下钤有一位鉴赏家的印——可能是当时的收藏家允许这位鉴赏家这样做的。可我们都觉得鉴赏家不同于收藏家,没有权利在不属于自己的作品上钤印,但他也不能因此就去掉这位鉴赏家的印。

  古书画鉴定家 刘建业——

  藏家印章证明流传有序不应抹去

  在书画上钤印是中国收藏的一个传统,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记载书画的流传经过,增加可信度;另一方面有可能因为钤印位置不好而影响整体的艺术效果。但就石鲁画作《山区修梯田》上藏家的三枚印章来说,已形成事实了就不应该去掉。

  本来,收藏家有权处置收藏作品,对于特别重要的作品表现出占有欲,社会大众不应过多指责,虽然真正的收藏家在钤印时态度非常谨慎,比如在边缘上、在裱绫上,盖的是骑缝章之类,但不能要求所有的收藏者不盖印章。

  我猜测,石鲁后人可能觉得这个收藏家的名头太小,没有资格在其父画作上留下印记,于是以“破坏完整性”为由主张去除。从技术上来说,通过揭裱、全色,去掉印章并不难,但这三枚印章反映了这幅画的流传顺序,记录了这段历史,增加了这幅画的传奇性、趣味性,不该去除。历史上,名画上累累的藏印之中,既有大名鼎鼎的收藏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藏家,后者并不会影响到这幅画作的艺术价值。

  其实收藏者自己也知道藏品的珍贵,他钤印、题字时一定是选一个最佳位置,尽管这个位置会有争议,只要藏家的本意不是破坏,是为了流传有序即可。但在客观上,不管印章钤在何处,数量多或者少,确实会影响整体观瞻。所以,收藏者应该珍惜作品,尽量保证其完整性,别轻易在画面上钤印,尤其是对名作,下手要谨慎。收藏家可以通过收藏专著、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来记载藏品的信息,像陶瓷和玉器的收藏就是如此。

  中收藏家 颜明——

  近现代名作都是传世瑰宝 需心存敬畏且看淡聚散

  众所周知,“破坏王”乾隆皇帝在文物上盖章,损害了文物的艺术价值,但经他盖章的文物后人又趋之若鹜。只能说乾隆的特殊身份让他变成例外,而现代藏家的修养和鉴赏达不到古人的水平,钤印需慎之又慎。

  首先,我觉得收藏石鲁《山区修梯田》的收藏家张振宇是知名藏家,一个爱画如命之人,石鲁这幅画很大,张振宇的三方印章钤在边上,很小,整体来说无伤大雅。其中有一两方章虽然钤得比较高,但这是因为收藏家希望别人看到他的章,可以理解。

  而画家家属和博物馆方面觉得印章成了画作上的瑕疵,可能是双方因为画作产生纠纷而有情绪,提出重新装裱也是情绪化的体现,因为要对画作重新揭裱、全色、添笔,对于这幅画作来说只能是雪上加霜。

  但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出教训,古人爱画、懂画,历代的名家藏家,其收藏时所钤的印文、印面、印泥,与传世的画作交相辉映,为画增色、增值。但现在的藏家,修养和鉴赏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古人的水平,也达不到民国时期,像张伯驹、吴湖帆那样的大收藏家,他们都非常慎重,其藏印多是名家篆刻,非常雅。如果你的印章篆刻风格粗犷拙劣,使用的印泥也是鲜红的,钤在画上反而产生一种恶俗感。

  因此,我要呼吁的是,古代名家书画以及近代重要名作都是传世瑰宝,收藏家要怀着敬畏、爱惜、保护之心,钤印时要慎重,多做准备,多去博物馆看看,或者请教专家。

  我们对收藏还要提倡一种态度,就是世事如过眼云烟,聚聚散散,舍与得都要看淡。在文物上表达自己的占有欲,欲随文物不朽,乾隆开了一个坏头,虽然经他盖章的文物,体现了宫廷收藏,身价成倍上涨,现代藏家为此趋之若鹜,但这是因他特殊身份造成的例外,后人不可效仿,也效仿不了。

  收藏家想让画作流传有序,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明清时期,收藏家们为了让自己的藏品能够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会用文字著录的形式。像清代大收藏家高士奇所做的《江村消夏录》,后人就能从中寻找信息,按图索骥。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