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相关媒体数据显示,目前在收藏界中已经有近60%的藏家涉入沉香收藏,但随着沉香市场不断的升温,沉香市场也出现了乱象丛生的现象。日前,世纪沉香坊针对国内目前的沉香市场,归纳出目前沉香收藏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四大...
原标题:沉香收藏市场最常见的“四大陷阱”,惯用伎俩
作为具有药用、赏玩和收藏等多种价值的珍稀资源品种出现、具有良好的增值前景的沉香,已经迅速成为收藏投资市场中的新宠。据相关媒体数据显示,目前在收藏界中已经有近60%的藏家涉入沉香收藏,但随着沉香市场不断的升温,沉香市场也出现了乱象丛生的现象。日前,世纪沉香坊针对国内目前的沉香市场,归纳出目前沉香收藏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四大“陷阱”。
沉香造假,赋予各种“专业”名称
在目前的沉香市场中,造假最常见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造假,而另一个就是赋予“专业”名称忽悠新手。像是“沙沉”“海沉”等等,实际上就是通过将沉香进行一定的虚假包装,模糊沉香真正的价值点,而通过销售忽悠新手,由此而获得的利益。
当然,不得不说,沉香的确是沉香收藏的大势。然而真正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沉香必然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沉香品质的优越性。原木材料的品级,直接影响着其艺术品的收藏价值;第二,艺术品的制作大师。因为有了大师的加入,无疑提升了沉香的市场价值,这是无形资产的影响力;第三,沉香艺术品的工艺造诣。既然是艺术品,沉香艺术品就一定能够体现精湛的制作工艺,值得欣赏。
在沉香市场上还看到很多商家在推荐自己的沉香产品时都会提到“沉香鉴定证书”,而所谓的“证书”是否可信呢?
首先,有些商家的所谓“沉香鉴定证书”完全就是伪造的,有专门为之服务的公司,提供各类工艺品的“鉴定证书”,据了解,有些5元/份,1000份起订,可以根据要求定做。这也就是电视上看到资深专家帮助鉴宝的时候,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原因之一了,因为有的非专业收藏人士过度的相信所谓“证书”了。
其次,虽然对于珠宝类的东西,国家检测机构确实可以出具证书。不过,沉香由于特殊的形成过程,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宝石类藏品,因此,在沉香行业国内没有一家权威机构可以出具鉴定真伪的证书。
再次,由于没有专业的沉香鉴定机构,中国最权威的木材鉴定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也只是负责木材的鉴定,如果拿沉香去鉴定,一般也只能鉴定出是否是某种沉香树而已,并不会告知结香时间以及沉香油脂的真假。也就是说,有的商家用没有结香的白木香,然后以假的油脂与沉香木进行压缩或浸泡来以次充好,将价格提高若干倍,不是证书能够证明出来的。
最后的两点建议,一是尽量不选择带有所谓证书的沉香艺术品,因为证书多为伪造。二是,即使有真的有一天国家级机构给出的一些鉴定证书,如上所述,也只能当做鉴别的一个因素而已,不能过分看重,分辨沉香真伪还是需要从多方面下手的。
谨慎对待相关人士的鉴定结论
眼下的沉香市场正处于火热的阶段,有一些制假商家或者三无商家,以利益作为诱饵,来买通一些所谓的“鉴定专家”将沉香艺术品进行虚假鉴定,在一些电视购物中进行播放,夸大其词,诱导消费者。对于此类沉香的鉴定,投资者要慎之又慎,切勿轻信盲从。
此外,一些网络上的所谓的文化机构利用藏家收藏沉香“藏有所值”的心态,安排所谓“鉴定专家”为其鉴定沉香藏品,随后报出诱人的参考价格引诱藏家签订委托拍卖的合同,以骗取服务费。事实上,拍卖公司主持的拍卖活动虽然也有鉴定环节,但一般而言,其鉴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确定标的是否能达到拍卖要求。
提防拍卖会前滥收服务费用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市场上的一些运作不规范的拍卖公司也已然发现了沉香的投资收藏价值,而且会通过一些不良手段窃取到藏家的联系方式,利用所即将举办的一些拍卖会的名义,在拍卖前会向委托人收取鉴定费、评估费、宣传费、图录费、保管费等诸多费用。
事实上,按照国内拍卖行业的惯例,无论是沉香还是其他藏品,拍卖公司只在拍卖后向委托人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大多数公司则承诺未成交不收费。从海外市场来看,拍卖公司也没有事先收取服务费的惯例。所以对于此类情况,收藏沉香的爱好者千万要注意,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