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收藏:享受的是一种雅趣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7-20 来源:大连晚报

摘要: 效鸥先生自称不是职业收藏家,只是一个喜欢收藏的爱好者。但可以想象,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名家藏品为入会条件的。由一个爱好者到收藏家是怎样一个跨度?


  原标题:访收藏家效鸥先生


效鸥先生


  走进效鸥先生的藏室,一股儒雅之气扑面而来:由贾平凹题写的“左道堂”斋号古拙苍茫,令人略有思顿;墙上几幅大名鼎鼎的名家书画作品气场磅礴,彰显主人的收藏品位;清式的红木中堂、茶台、博古架使藏室显得古色古香、满目清雅。


  效鸥先生是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文物艺术品鉴赏研究会会员。他自称不是职业收藏家,只是一个喜欢收藏的爱好者。但可以想象,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名家藏品为入会条件的。由一个爱好者到收藏家是怎样一个跨度?


  话题是从贾平凹题写的斋号说起。对记者提出“左道”是否可以理解为“旁门左道”时,效鸥先生笑着说:“对,收藏对我来说确实是‘旁门左道。’我原来在政府机关搞行政管理,下海后搞企业管理,收藏只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算是附庸风雅吧。”


  效鸥先生的收藏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因为爱好书画,就经常和本市的一些书画家交往,“那时好像也没什么金钱交易,拜访一下书画家,或和书画家喝顿酒唠一唠,字画就可以得到手。”所以,效鸥先生的书画藏品中,大连的名家作品几乎都有收藏,陈正、刘占鳌、于植元、伦杰贤等都给效鸥先生题过字。但真正开始收藏是90年代中期,那时他开始接触一些国内名家。因为工作的关系,凡来大连的书画名家其作品他很多都有接触和收藏,每次出差到外地,他都会通过朋友与当地的有名气的书画家交往,从而也奠定了他成为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的基础。


  “收藏家有两种,一种是投资型。不少人其实是资本家,追求的是市场价值、享受的是物质趋利。另一种是自我找乐型。把收藏当做一种爱好、一种乐趣,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寄托。我应该是属于后者,所以我的藏品从不做市场交易。”


  效鸥先生讲了一些他收藏的故事,酸甜苦辣却乐在其中:他在柬埔寨拜访一位名画家,搭摩托车十分钟被要了20美元,但画家听说他是中国人,却分文没要送他一幅画;在日本,他看好的一位书道家的作品是用他自己的“毛笔字”交换的;在大连,他从北京一位名家手里收了一幅画,请吃了顿饭,面子价每平尺2万元,后来到北京他的画廊看,标价每平尺1.2万元,把他气得半昏。但毕竟得到心仪的名家作品,生气之余还是高兴。


  效鸥先生说:古人讲,人难得者趣也。每当工作之余,神倦之际,一炷香、一壶茶,一段古乐,舒卷于条案,张轴于素壁,“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仿佛走进一个宁静悠远的世界,领略到一种无尽的遐想和陶醉,闲云野鹤而绝红尘,心灵和精神都得到一种升华,这就是在享受雅趣。所以当进入收藏这片天地之后,你会感受到收藏开阔了你的眼界,增加了你的知识,使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你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从而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增添生活的情趣。


  藏品的最大价值是它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收藏另一种境界,是对历史与文化、艺术的一种态度。许多收藏品是与历史、文化、艺术是息息相关的,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承载着艺术和工艺,当你拥有它时,你就会跟历史很近、跟文化和艺术很近,这大概也是收藏的雅趣所在。


  效鸥先生总结收藏有四乐:“淘尽黄沙始见金”的淘宝之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得宝之乐。“风凉秋气寒,匣扇复谁看”的鉴宝之乐。当然还有藏品的升值之乐,说搞收藏完全不考虑市场价值也是没有道理的,增值之乐也是收藏中很大的乐趣,看着自己的藏品价值翻番,心中能不乐吗?但有些人过分看重藏品的市场价值,最关注的是藏品值多少钱?升值空间多少?这没有什么不对的,那是另一种乐趣,或者叫钱趣?应该不叫雅趣,如果把收藏当买卖做,再搞点赝品赃物,那更是无雅趣可言。收藏的功利主义很难享受到收藏的乐趣,反之因为赔赚得到的是一种痛苦。效鸥先生说。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