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教育 > 正文

新媒体时代 我们要在美育中寻求“秩序”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11-08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作者:董明慧 

摘要: 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在美育中寻求“秩序”,以期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形成聚集正能量的网络秩序,完善健康的媒体传播秩序,构建和谐圆满的生活秩序,迎接美育新常态!

原标题:董明慧:“俗”非根源,新媒体时代的审美教育忧思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新媒介媒体不断涌现,公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程度逐步提高,美育工作者也面临诸多新情况,审美教育进入新常态。


近日在网络流传的北大教授孔庆东“袭胸”茱丽叶雕像照片事件显得“有碍观瞻”,但是细看孔庆东老师的微博分享已略有自嘲般地发了图片附文“庸俗照片”,可见孔老师在审美方面或许并无庸俗追求,但是孔老师作为人文学科教育教学专家并没有注意自己“网络名人”身份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影响,没有思考地共享了亵渎艺术品的“不雅”之照,成为网络推手的“把柄”!


新媒体时代 我们要在美育中寻求“秩序”


而不久前网络中开始流行的振臂高呼的漫画“吐槽小人”,该形象是美国一位曾患有抑郁症的女孩创作的作品,手绘漫画曾陪伴她灰暗的抑郁症时期,也是手绘漫画的情感纾解让她走出了阴影,这些颇有激励意义的漫画被改编成各行业的内容鼓舞着人们。


新媒体时代 我们要在美育中寻求“秩序”


以上事例是当今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中出现的审美个案,但类似问题引发人们对于美育构建网络正能量的思考,综合分析网络环境下美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两个具体方面。


其一、新媒体时代人文艺术创作呈现自由趋势,创作主体发生较大改变,公民接受美育途径拓宽,直接影响个体审美发展。网络时代的移动终端为接受美育提供了无门槛的物质条件保障,同时网络文化的包容性让个人终端的自我包装成为现实,各种设计软件的人性化设计体验及各种设计数据库的支持都使艺术设计趋于日常,网络中的审美形态逐步出现平民化与世俗化的表现,值得肯定的是艺术与审美的自由发展,但由此带来的审美低俗化却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青少年公民的审美素养,为传统审美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二、网络传播中充斥的各种低俗内容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审美观的形成。网络中信息流千变万化,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低俗化的传播形式与内容损害了接收端终的个体意识。网络艺术创作的低门槛使创作主题与内容均出现混乱状态,仅仅是源于生活的制作而非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网络文艺创作垃圾丛生。


再以广告设计为例也不难发现由于广告主题的审美缺失,一切以实用性、经济性为原则的广告设计在图文排版中往往缺乏审美,更注重内容的重复出现而非艺术化的提炼,致使这些充斥在社会上与网络中的低俗广告牌、弹窗广告影响了公民的生活与观念。


新媒体时代 我们要在美育中寻求“秩序”


在移动终端覆盖率较高的移动网络时代,公民与生活的连接发生了重大的形式变革,公民获得了更强大的自主参与文化建设的权利,通过多种形式的网络终端可以积极参与公众生活、形成公众性影响,美育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审美素养直接决定了网络传播内容的审美取向和表现形式。图文图像的美育作用在网络传播中更加显示了它便捷性、直观性的优势,也深刻地影响着网络时代新媒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新媒体时代美育传播途径与方式给审美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美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审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笔者认为,美育工作者应立足以下三个落脚点,积极适应美育新常态,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自然的审美浸润环境。


首先,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体系,让它成为审美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公民个体来讲,有追求美的心情才有美的表现,生活幸福美满、家庭和谐安康是我们从古至今的传统人文追求,古人在生活方方面面寻绎着美的享受与体验,美育亦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在《论语·述而》中就有“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可见美育素养是综合素质的表现。宋徽宗在翰林图画院基础上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学院——“画学”,其选聘、招生制度推进了画家人文素养的综合考查,在对画院画家进行选拔时技艺技巧不是唯一的考核方向,更为注重的则是画家的诗词歌赋等人文修养。传承经典,解读经典,在网络中构建经典文化传播体系,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潜移默化地提升公民对审美的追求,共同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美育环境,助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


2016


2016"CSS设计奖" 获奖网站


其次,在审美教育中创新艺术创作表现形式,促进艺术创作多元化发展。在青少年公民受新媒体影响的背景下,学校审美教育课程相对缺失,跟不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还停留在传统美术课程和传统美育传播形态。美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美育课程新内容,引领青少年艺术创作方式多样化转变,在其自由发展的状态下引导其用艺术的方式、新媒体的手段表现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追求,弱化网络终端的审美消极影响。对网络中已存在的创作主体应注重加强媒体监督,为其提供艺术创作指导,提升其视频拍摄技巧与构图技巧,改善后期包装与设计理念,整体提升创作主体的审美素养,创作出正能量并具有审美意识的作品。


最后,积极创新新媒体时代美育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终端,建立多元化新媒体表现形式,在利用传统课堂讲授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传播建构立体化的美育传播途径,注重新媒体效应,利用微信、微博、播客等媒体终端表现美、传播美。建立传统文化及艺术人文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用音乐培养会听的耳朵,用绘画培养会看的眼睛,以大师影响生活、用经典惠泽审美。让艺术精品通过新媒体形式感染观众,提升欣赏者的审美素养,适应新媒体时代审美终端变化的新趋势。


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在美育中寻求“秩序”,以期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形成聚集正能量的网络秩序,完善健康的媒体传播秩序,构建和谐圆满的生活秩序,迎接美育新常态!


(责任编辑:小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