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一则好消息让四川民办博物馆如沐春风:中央财政首次下拨上千万元奖励资金,助力民办博物馆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开创之举,与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完善文化管理...
如今的四川民办博物馆办馆质量正逐步提高,未来更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四川将以文博旅游产业为支撑,改革创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民办博物馆建设,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并促进文博展示、研究鉴赏、学术交流、创意设计和文化旅游等功能,让其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他山之石
在虚拟考古体验馆玩“穿越”
“什么是考古?”“怎样开展考古?”“普通人能参与考古吗?”这些疑问都可以在一个280平方米的空间内得到解答。去年12月,全国首家虚拟考古体验馆在成都免费对公众开放。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虚拟考古体验馆颇受欢迎,已有5000多人前去参观。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历时一年建设的虚拟考古体验馆,总面积280平方米,分为文物医院、考古影像、探秘安丙墓3D实景再现、考古奇兵游戏、石镰打火体验、钻木取火体验、地层的秘密及考古训练营动漫等8个部分展示内容,通过虚拟、模拟手段让观众体验考古、感知考古。
在虚拟考古体验馆内,几乎都需要参观者自己动手。比如,在“地层的秘密”展区,一面墙从下到上涂有红色、黄色、褐色等各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不同时期的地层,打开每一地层上的抽屉,都会看到相应地层的“文物”。夹砂红陶陶片,是新石器时代文物;青花瓷片,代表着明清时期地层。几个小小的抽屉,就展示出了清晰的历史脉络并介绍了考古学中最重要的地层学知识。在“考古奇兵”游戏中,观众将亲自参加虚拟考古发掘,利用各种“工具”进行钻探、挖掘、清理、测量、绘图……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与。
业内相关人士分析,互动性强、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是虚拟考古体验馆的最大特点,也是它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民办博物馆既要春风也要雨露
民办博物馆正以飞速发展的态势前进。
但是,民办博物馆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性质、定位、法律地位等方面仍不完善。如何根据每个民办博物馆的特色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运营发展之路,是决定民办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各级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思考的重点。
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上,提出“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采购范畴”。这意味着,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将更加具体、更加实际。
穿越时空的文物守护者
四川原道文化博物馆,约1万件藏品以道家文化文物为主;成都大吉博物馆以藏传佛教文物为收藏重点;而四川易园园林博物馆藏品则以园林题材文物和书画作品为主……四川的民办博物馆特色鲜明。据省文物局调查,民办博物馆有的收藏着藏传佛教文物,有的收藏着近现代文物,有的收藏奇石根雕,体现出收藏广博、门类独特、自成体系的特点,资源优势十分突出。
然而,民办博物馆发展依然面临着困难。
目前,各民办博物馆都有相对固定的馆舍,权属为举办单位(举办者)所有的为主,也有博物馆所有、租用以及其他等形式,但无偿使用政府提供馆舍的不多。经费主要来源于举办者投入和少量经营性收入,仅有25%的民办博物馆享受到减免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1500多名从业人员中,有博物馆、考古、历史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寥寥数名。
打破“窘境”需多方合力
随着民办博物馆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采购范畴,我省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将进一步加大,以培育出符合条件的市场组织和市场主体,让购买服务落到实处。
省文物局和成都市文化局将依托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民办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实行馆际专业人员共享机制,实现馆际人才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博物馆专业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落实人才优化政策。还计划召开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学术研讨会,出版《民办博物馆运行指南》。
省文物局建议,由各级政府牵头,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国土、规划、文化、工商、旅游等部门建立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对具有门类特点、行业个性或地域文化、民族(民俗)唯一性的民办博物馆,以及致力于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填补某领域文化空白或稀缺的新建民办博物馆,可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目前,成都市文化局已着手研究促进成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长效机制,编制2014-2020年民办博物馆发展规划及帮扶计划。未来5年,成都将打造民办博物馆“一中心三群落”,实现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民办博物馆专业化水平。
特色民办博物馆一览
成都建川博物馆聚落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在四川规模最大的民办博物馆群落里,收藏有文物10余万件。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博物馆”概念,在国内第一次将30余座博物馆汇集在一起,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旅游休闲以及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建有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等四大系列分馆,已开放18座博物馆和3座主题广场。
成都川菜博物馆
作为全国首个菜系文化博物馆,是可以“吃”的博物馆,以展示川菜饮食文化为主题。走在这里,到处是文物的影子:宋、明、清等各个朝代的酒罐,清代红木嵌黄花梨的川式屏风……展示的3000多件藏品都是不同时期的餐饮用品。更令人叫绝的是,还可以用味觉来参观。透过互动演示馆的玻璃,切、炒、烹……大厨们正在现场演示川菜的成菜过程。观众还可以卷起袖子一展身手,坐下来品尝美味佳肴。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是哪种?你见过最毒的蝴蝶没有?你是否知道世界上最早对中国蝴蝶的探索从哪里开始?飞行距离最长的蝴蝶又是什么?答案都在这个“蝴蝶王国”中。作为中国收藏蝴蝶种类最齐全的博物馆,这里70%以上的藏品为蝴蝶标本,其数量占我国已知蝴蝶种类的95%以上。在这里行走,参观者仿佛穿行于花丛之中。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一幅幅流光溢彩、变化丰富的蜀锦挂屏,织工坐在大花楼织机前投梭织锦,参观者仿佛进入了锦绣制作工场。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套手工蜀锦制作工艺和蜀锦历史文化展示的专业场馆,这里完整保存了全套蜀锦手工制作机具,以及历史各时期的蜀锦纹样。行走在这里,是一次蜀锦时空穿梭之旅。从古蜀锦纹样的复制,到现代蜀锦装饰和实用功能的开发,以及历代蜀锦精典纹样的限量织造,2000多年的蜀锦传统织造技艺一览无余。
成都许燎源现代艺术博物馆
通体黑色的四方建筑、充满传统韵味的红色窗格、各种“意识流”系列作品……作为中国首家现代设计博物馆,无论是不锈钢雕塑作品、陶艺系列,还是书画、白酒包装系列,几乎都出自许燎源之手。这里设有创想库体验中心,有咖啡厅、艺术餐厅,还不定期举办各种与设计艺术相关的论坛、讲座、沙龙等文化活动。在展示国内外新兴设计成果、反映当下最前卫艺术思潮的同时,也拉近了普通观众与现代艺术的距离。
华夏蜜蜂博物馆
一块石头里嵌着一只蜜蜂清晰的身影,这是1.5亿年前的蜜蜂化石,“住”着中国最早的蜜蜂。博物馆是蜜蜂的世界,收藏有世界各地蜜蜂标本近3000种。环形排列的放大镜,镜下是蜜蜂从卵到化羽的全过程。在模拟的蜂巢里,还有蜂巢内部的影像资料,可以坐下来细细观察蜂箱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各式树干被掏空后成了最原始的人工蜂巢,现代方式的养蜂场景和制蜜工具,都可以在博物馆里找到答案。在博物馆内巨大的蜂巢模型里,参观者可以钻进蜂巢,体会蜜蜂的群体生活。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