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朱德群走过的94个春天里,有5个春天格外不同凡响,分别是1955年春初到巴黎、1997年春首次回国办大型个展、1999春获颁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2002年春开始创作生平最大的油画《复兴的气韵》、2010年春年届九...
当巴黎的春天悄然来临的时候,一位华裔画家安然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94岁的他,已经不能说话、不能提笔作画,但他依然深情地注视着这个世界,顽强地等到了一个新的春天。花开时节,他在睡梦中远行。
朱德群,这位将东方水墨写意的大气磅礴与西方油画色彩的饱满热情完美融合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用他一生丰沛的激情,为艺术燃烧绽放,他平生创作的最大一幅画作《复兴的气韵》,10余年来在上海大剧院迎候着一批又一批络绎不绝的观众。
据朱德群的夫人董景昭女士介绍,朱德群近来身体状况尚属稳定,原本打算3月24日周一出院。虽然自2009年他因脑血栓导致左脑受损,右半边身体瘫痪,5年来已不能提笔作画,但意识一直清醒,最初还尝试用左手写字表达意愿。5年来在医院几进几出,也已习以为常。上周一早晨家人接到医院主治医生来电,说老人因肺炎不能按原计划出院,且身体各部分器官都已非常衰弱。次日再打来电话时,他已“平静地走了”。
巴黎时间3月31日下午两点半,朱德群的葬礼将在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举行。
此前,为期6个月的“见证时代的画家”刚刚在巴黎美术馆圆满落幕,“朱德群,走向抽象之路”作为此次大型联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了他从1955年到2008年50余年的创作历程。“好像他有意等着这一切都完成了,他就安心地走了。”董景昭说。
朱德群与吴冠中、赵无极并称“留法三剑客”,他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师出同门--同样出自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门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三位青年画家怀揣着艺术梦想,先后远渡重洋来到巴黎,学习西洋绘画艺术。数十年后,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美术史上声名赫赫的三位大家。
在朱德群走过的94个春天里,有5个春天格外不同凡响,分别是1955年春初到巴黎、1997年春首次回国办大型个展、1999年春获颁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2002年春开始创作生平最大的油画《复兴的气韵》、2010年春年届九旬在北京办回顾展。
——第35个春天:从台北到巴黎
1955年3月,朱德群到了巴黎,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
在巴黎,朱德群一住就是将近60年。在这里,他的绘画从具象走向抽象,他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为底蕴,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精髓,最终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近80年的艺术实践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被称为“多元文化大使”。由于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西方绘画的观念和技巧,朱德群的绘画艺术中既有东方艺术的温婉细腻,又有西方绘画的浓烈粗犷,两种风格兼容并包,相得益彰,堪称完美。
——第77个春天:首次回国举办大型个展
1997年5月28日,北京中国美术馆,《大象无形--朱德群近作展》在这里举行。这是朱德群首次回国举办个人画展,此前他已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但这次是他50年来首次回国办展,意义重大,他格外看重,所以从选作品到准备资料,他都亲自过问,精益求精。
——第79个春天:成为首位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
1999年2月3日,法兰西艺术院古波勒圆顶礼堂,79岁的朱德群身着墨绿色带金色绣线花纹的院士礼服,出席特为他举行的终身院士就职典礼。
法兰西学院主席、著名雕塑家让·卡尔多致辞说:“在我们眼中,您是一位创造力雄浑的艺术家,这个非凡的创造力支配着您非常广阔的生命经验。您卓越的智慧和人格,为我们学院带来一片新的光辉。这片光辉的照耀,已超越了我们的国界。”
——第82个春天:为上海大剧院绘制巨幅油画《复兴的气韵》
2002年4月,朱德群夫妇应上海大剧院之邀到上海商谈为该剧院创作巨幅油画事宜,经过认真考察和审慎思考,朱德群决定为上海大剧院创作一幅名为《复兴的气韵》的巨幅油画。
回到巴黎之后,82岁的朱德群就开始着手创作这幅宽7.3米、高4.3米的大画。他希望在这幅画上反映出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2003年8月27日,《复兴的气韵》悬挂于上海大剧院正厅中心,正式揭幕,成为该院的“镇院之宝”。这也是朱德群离开中国50年后以83岁高龄留给祖国的最好礼物。
——第90个春天:在北京举行大型回顾展
2010年3月,“旅法画家朱德群回顾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时已年届九旬的朱德群因病未能回国亲临现场,而身体也已相当羸弱的吴冠中被人搀扶着看了展览,那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预感到自己已来日无多的他说:“我要跟老友朱德群的作品告别。”他还为老友展览带来贺词一首:“苦耕耘,90春秋。心,沉于艺海;光,照耀寰宇。”
仅仅3个月之后,吴冠中逝世,享年91岁。吴冠中去世4年之后,朱德群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直到去世都不知道好友吴冠中已经去世的消息。同为“留法三剑客”的赵无极,也于2013年4月9日在瑞士辞世。也许如董景昭在一首诗中所言,他们三人在天上的相会,也会是一场“惊喜”的相逢吧。
(责任编辑:吴秀芳)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