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教育 > 正文

评论:重启学院的感受力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9-14 来源:AMNUA视野 作者:宋振熙

摘要: 近两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AMNUA)所持续做的学院计划。他们都是从学院自发的内部开始,观察和审视学院对艺术发展研究工作及艺术生态之间的关系,通过联合学院间的力量,突破我们的常规模式和视野,找到艺术未来的多...

原标题:重启学院的感受力


说学院是当下整个国内外艺术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一点也不为过。早在18世纪末,学院对艺术发展的推动开始,就从未停歇。在中国,虽然艺术学院的建立较晚,然而其探究学院和艺术推延的使命也从来没有断裂过。如今,中国的美院体系每年不断为艺术研究及艺术市场提供成千上万的人才。在西方,各大艺术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都在以各种方式培养艺术人才,推进艺术研究。


无可厚非,艺术自古就是一门技术型倾向极强的文化领域。当以学院为单位进入到艺术研究和生产的环节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即如何建立最为有效的学科模式应对艺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感受到,如果学院在18世纪诞生的时候,是有利于绘画、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播与推广。那么在当代,所谓复杂交错的“当代艺术”在这样一个教育系统下能否可“教”,是否可以良性的成为当代艺术对未来探索和尝试的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学院的当下,面对强大的艺术市场,在资本洗礼下的艺术生产中,它应该处于何等位置,如何保证其学术独立性以及创造力。


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在中国存在,对于西方的学院来说一样遇到了挑战。学院一方面要探索一个模式化的方式来适应艺术教育产量的需求,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下自己的生存课题。另一方面又要突破模式,建立艺术实验性,先锋性,从自由度的背后,找寻学院应有的使命感。这个看似一对矛盾的方向,正是学院夹缝中寻求发展的现实。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院一直看到了问题,也尝试着走出禁锢,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其中就有2010年前后,中国美术学院的“学院力量”计划,以及近两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AMNUA)所持续做的学院计划。他们都是从学院自发的内部开始,观察和审视学院对艺术发展研究工作及艺术生态之间的关系,通过联合学院间的力量,突破我们的常规模式和视野,找到艺术未来的多样可能性。(AMNUA)举办的学院计划已经第二届了。2013年第一届的主题“时.区”到今年的“极限频率”。我们可以发现,整个计划在不断深入。从关注国内学院间的差异性和问题异向化,到今年的重点关注世界其他院校的研究方向,现实生态,共同问题,整个主题的推进,也将我们带入到了一个和传统教学体制不一样的思维状态中来。这个带入感的载体正是通过这些活跃在学院内外,具有实验性活力的青年教师们。


学院的发展,第一层面上的动力来自教师。作为青年教师,他们在承担学院教学工作的同时,大部分艺术家也是活跃在艺术研究领域和市场上的中坚力量。他们带来的是最具有未来性思考的艺术动力源,他们的艺术创作也依托着学院,带来不一样的思维角度和关切。如果这样一个群体都缺乏思维的活跃性,那么整个学院的状态将令人堪忧。(AMNUA)举办的学院计划正是希望集合国内外的青年教师们,通过展览作为交流平台,串联起一个事件,激活他们,对激活一个学院来说是直接的第一步。这个角度的切入,对于学院计划本身来说,也是极为有效的。


我们都把学院比喻称谓“象牙塔”,但很多时候,这个象牙塔的工作过于闭门造车,空洞守旧了。艺术学院要想如古希腊“学苑”的开放性、自由性、活跃性,创造性,那么就需要恢复一种“感受力”。和人一样,感知经验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第一材料,当我们被麻木掉自己的感官时,对于这个世界的反应和思考当然只能是迟钝的。学院的感受力需要重启,这个任务需要每一个在学院工作的“从艺”人员一起努力的。青年教师们实为艰难,他们一方面需要为人师表,认真教学,推动艺术创作人才的涌现,一方面更是要更新自我,推进创作,对艺术家自身的艺术性进行提升。回复学院的“感受力”是他们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但这又和他们的艺术思考及创作不冲突。他们是学院的第一层“皮肤”,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学院的命脉血液。很希望(AMNUA)举办的学院计划“极限频率”的举办,能够把作为老师的艺术家们聚集起来,面对未来艺术中最大可能性的“新媒介”方向给出最大的思考,也希望这次计划的实施能够重启学院感受力,向当下和未来发出信号,而不是在框架下隔离艺术世界的变幻。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