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名家新闻 > 正文

国际力量——中国顶级观念艺术亮相匡时秋拍:古文达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1-21
标签:

展览:1.谷文达水墨艺术展,西安美术家画廊,西安,1986年。

2.行为艺术“无声演讲”,浙江美术学院谷文达水墨工作室,杭州,1986年。

3.中国当代艺术展,牛津现代美术馆,英国,1993年。

4.水墨炼金术—谷文达三十年实验水墨回顾展,何香凝美术馆、华侨城OCAT当代艺术中心、北京炎黄美术馆,深圳、北京,2010年。

 

出版:《水墨炼金术—谷文达的实验水墨》,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P248-P251。

著录:1.《美术》杂志,1986年1月号,中国水墨画的合理发展,栗宪庭。

2.《美术》杂志,1986年7月号,沉默和超越—看谷文达一些作品的感想,高名潞。

3.《中国美术报》,1987年第二期,对超常性的追求,郎绍君。

4.《美术思潮》,1987年5月号,谷文达俗解,彭德。


九十年代中国前卫艺术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艺术家进入国际艺术系统的大门。这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以谷文达、蔡国强、徐冰等中国艺术家在国际上的倍受肯定,他们通过中国文化中水墨、火药、书法等中国文化中最为精粹的传统技法,冲击着中国社会对创作自由的束缚和桎梏,拓展出更为多元并进的艺术格局。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他们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力量”。


谷文达,水墨文化的大成之作


观念艺术,兴起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的西方美术界,其通常摒弃艺术实体的创作,而采用影像、实物、语言、甚至身体本身等媒介直接传达观念。19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特殊时期,文化热方兴未艾,先锋电影、文学、音乐百花齐放,而风头最劲的前卫艺术狂飙突起,在1985到1986年期间形成高潮。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研究生谷文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高名潞先生曾在他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中评价道“谷文达是在85美术新潮中唯一能够与美术群体抗衡的个体艺术家。”


“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是谷文达1980年代水墨方式作品的集大成者,其A、B部分共七条条幅被像寺庙里的经幡一样出现在西安展览的主厅。所谓“水墨方式”是其用来区别“实验水墨”、“新文人画”、“水墨抽象”等的一个概念,指当代艺术中以墨为主要媒材、蕴涵东方哲学尤其是道家思想与智慧、同时具有当代文化意识的艺术。谷文达1980年代以水墨为主的艺术可以说是水墨方式的早期代表:它不是以实验求得形式突破,所以不是实验水墨;它没有新文人画保留的文人情怀,所以与它没有关联;它也不是去具象而近抽象的所谓东方抽象。之所以说是集大成,是因为这一套十件超长条幅(高达5米多)将其文字、书法、山水解构再重构的“水墨方式”集于一身。画面上出现了“静则灵”、划叉打圈的“静”字和似是而非的“偈语”,如“一切众生,即非众生”等,水墨的勾线、晕染、泼墨、破墨构成了似山水、似花草又似图腾符号的各种图式。作品标题中的“两种文化”是指东西文化,还是指古今文化?谷文达本人的解读是“传统文人文化与文革政治文化”,亦即古今文化中之两支。联想谷文达1980年代“向现代派挑战”的思路,这套作品是在批判基础上嫁接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后现代主义的尝试:黑色的书法、山水、花鸟等水墨因素来自文人艺术,而红色的圈、叉、黑体字、滴着颜料的毛笔则是文革大字报中体现的政治文化的符号。一为内敛、沉淀、郁积,一则嚣张、暴戾、武断。而所谓“杂交”,近于后现代主义里的“混搭”,也就是跨越时空的异质文化因素被“抹平”后的并置。这种并置一方面呈现了两种文化间冲突的不可协调性,另一方面则又似乎开拓了水墨方式之传统延续的一种可能性。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