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华艺术宫:永不落幕世博会的最佳注解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06-24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懿诺

摘要: 2010上海世博会为这座城市留下的是一座座是永久性的实体世博建筑,如今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浦江两岸交相辉映,为这座城市的市民继续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


原标题:“后世博”,让城市更美好


  世博会博物馆外景


世博会博物馆外景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迎来她的首批游客。此后半年间,这届盛会创造了7300多万人次参观的世博会纪录。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它承载了上海市民乃至全球华人的骄傲,更开启了世博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进程。


2017年5月1日,作为国际展览局(BIE)唯一官方博物馆和官方文献中心,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向世人开放,让世博会与我们如此接近,也让拥有16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与活力。走进这座集国际性、唯一性、专题性、可持续性为一身的博物馆,穿梭在“历史河谷”与“欢庆之云”中,就可以感受它所蕴藏的迷人魅力。


穿过迎风飞扬的世博旗林,在游客服务中心内笑吟吟地迎接你的是“小白菜”志愿者,亲手递上一份世博会博物馆的参观导览,一句亲切的“欢迎您来世博会博物馆参观” ,让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七年前。


走进这座以“世博记忆”与“城市生活”为设计主题的建筑,3730块三角玻璃组成的“欢庆之云”和3根“云柱”撑起空中走廊,800平方米展示步道连接陈列展览、公共服务和屋顶花园等功能区,形成独特的空中特展区——“云厅”。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公顷,总体开放运行面积为90585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一层,也是目前上海浦西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展陈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设有8个常设展厅和3个临展厅。


进入馆内,寰宇舞台、进步之路、乐观信念、挑战重重、世纪盛会、世界文明、中华智慧、未来愿景8个展厅向观众展示了大量珍贵的世博会历史资料。常设展厅1至4厅的策展人是国际展览局专家卡洛斯·迪亚兹,由世博局与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布展团队设计布展,通过声光、影像、科技、艺术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1851年至2008年之间的世博会发展状况及历史面貌。5至7厅的展示内容则围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开,主要由世博会博物馆副馆长俞力策展,由中国团队进行设计布展。


在名为“寰宇舞台”的第一展厅内,观众的思绪随着1∶100的“水晶宫”模型穿越到了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的现场。它原是为世博会展品提供展示的一个场馆,却在此后成为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的作品,也因此成为了世博会的标志。真正的“水晶宫”在1936年被付之一炬,而此次以1∶100比例打造的模型,成为第一展厅的重要展品。


  世博会博物馆展厅场景


世博会博物馆展厅场景


“进步之路”展厅内,与8个卡通影片联动的30组3D打印仿真模型,是吸引观众的新亮点。19世纪和20世纪初举办的世博会都关注共同的主题——工业化、技术发展和制造业的进步。观众驻足流连,被世博会上所展示的工业文明成果所震撼,更为世博会与日常生活的休戚相关而感叹。1889年的电车、汽车,1900年的移动步道,1904年的飞机等,世博会带给世界的伟大变化历历在目。而5组世博场地模型同样颇具看点:策展人甄选了1873年维也纳、1880年墨尔本、1893年芝加哥、1910年布鲁塞尔以及1915年旧金山,五届世博会的场地模型,通过与墙幕投影联动,反映主办城市与世博会间的对话——每一届世博会的城市规划、建筑和设计等都会在主办城市留下印迹,而城市也通过其独特的气质与人文风貌赋予每一届世博会不同主题。这让人想到了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在结束后把场地全部拆除还原于原先,这一看似“无痕”的世博会场地却是在环保生态理念下对世博会可持续发展最好的诠释。


正如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首席总建筑师、建筑创作中心主任汪孝安所说:“人的活动让建筑有血有肉,而博物馆里藏品所传达的意象能时刻与人对话。 ”世博会博物馆拥有18784件/套藏品,大部分为图片文献资料,展厅展出其中3000余件藏品。世博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在开馆培训中向俞力提问:“每个博物馆都有其镇馆之宝,您作为展馆第5到第7常设展展厅的策展人,又是博物馆的副馆长,可否介绍下我们馆的镇馆之宝呢? ”出乎意料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我们没有镇馆之宝,每一件藏品都是我们的宝贝。 ”是的,这是一座没有镇馆之宝的博物馆。


与其他博物馆展品不同,世博会博物馆中有大量存储着世博记忆的藏品:曾经遍布街头巷尾的2010上海世博会宣传海报、志愿者“小白菜”的小水壶、绿白相间的马甲、遮阳帽;观众排队用的简易折叠板凳,还有一张张由于世博会场地需要而动迁留下的不再使用的路名门牌号……它们串联起有关世博的一个故事,定格了世博的每个精彩难忘的瞬间,又勾连起每个与2010上海世博会有关的人的记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世博会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2010上海世博会为这座城市留下的是一座座是永久性的实体世博建筑,如今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地标,浦江两岸交相辉映,为这座城市的市民继续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曾经的世博会中国馆在2012年10月1日已然华丽转身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而上海美术馆原来所在的南京西路的原址也将在改扩建后成为上海历史博物馆;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城市文明馆所在的南市发电厂建筑也在2012年10月1日变身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世博轴也在2014年在原有世博会设施基础上改建为了超广域型综合购物中心……这一切都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后的七年间悄然发生,影响着每一个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的生活方式,也为“后世博”进程中如何让城市更美好提供着实践范例。无疑,生活在上海的我们和每一个来到上海的朋友正共享着世博会带来的成果。同时世博会的“小白菜”志愿者精神更像一个符号散落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雷锋驿站” 、各个场馆的志愿者服务岗都是城市里最亮丽的一抹色彩,也正是有了世博会的考验,让每个生活其中的人都更有一份乐于做志愿者、争当志愿者的心。


走出展厅便是空中走廊,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欢庆之云”穿梭其中如同水晶镜框般勾勒出浦江两岸美景。耳畔不由得响起了《致世博》的歌声:“你曾是阳光下打开的窗,看尽了千万里风光;你曾把文明的光带到远方,穿过了山脉海洋。世界在你手中转动,播下友谊火种;博大的心胸不停跳动,让人类血脉相融。 ”早在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前,这个有关世博会博物馆的设想已经开始萌发。在世博会举办过程中,上海独特的海纳百川的气质、城市的活力、对世博会的热情与使命感使得这个设想逐渐成熟,最终2010年11月,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展览局作出一项历史性决定——将世博会诞生以来首座世主题博物馆设在上海。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文森特·洛塞泰斯所说,“就像世博会从欧洲走到北美有历史的渊源,中国在世博历史上扮演何种角色,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的选择” ,“这一刻我们又相逢,我们知道你会懂。 ”这里即将展开人类文明思想进步新的篇章。世博会博物馆是世博智慧理念的延伸与扩展,它为荟萃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成果搭建了平台;世博会博物馆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城市客厅,她为世博文化的创新、推介、教育提供了思想智慧宝库与文化交流中心,更是永不落幕世博会的最佳注解。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