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网络直播让古老的非遗“活”起来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09-13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 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创作活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要和当下生活紧密相连,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重新让它有更宽广的发展生存空间。


原标题:非遗+网络直播:让非遗“活”在大众身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展示木版水印刻版环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展示木版水印刻版环节 彭扬 摄


中国青瓷大师、“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陈坛根在直播现场展示龙泉青瓷跳刀工艺


中国青瓷大师、“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陈坛根在直播现场展示龙泉青瓷跳刀工艺 彭扬 摄


“从事雕版印刷技艺30多年,接受过很多媒体采访,但是上网络直播还是第一次,既然年轻人喜爱网络直播,以后是不是可以通过直播招徒弟? ”谈及直播对非遗传承的探索,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芮名扬如是说。网络直播让古老的非遗“活”起来、年轻起来,以互动的方式进入现代生活。9月1日,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光明网等单位主办的“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非遗传承人、文化界知名专家围绕如何有效运用融媒体传播手段,尤其是网络直播等新型传播渠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传播,推动传统文化的“活态”发展,打开非遗传播新思路进行了交流。


据介绍,今年5月31日开始,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光明网、斗鱼直播团队赴湖北、安徽、浙江等14个省、市、自治区,深入非遗文化发源地,走访国家级、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推出移动直播30多场,向广大网友展示了包括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在内的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直播总覆盖观看人数近3000万。同时,以移动直播为切入口, 《光明日报》 、光明网进行了以“致·非遗敬·匠心”为主题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有效传播覆盖用户量达1 . 73亿人次。在对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陈坛根的直播中,光明网直播团队幸运地赶上了瓷器开窑。当炉窑的门缓缓打开那一刻,叮叮咚咚清脆的瓷片开裂声透过直播间传递给数万网友时,宛如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化之音,与现代人隔空对话。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表示,“致·非遗敬·匠心”直播活动作为《光明日报》 、光明网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的一个重要项目,借助新媒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赋能,以年轻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近网民,吸引网民,感染网民,让冷门的文化“火”起来。未来,要进一步创新传播手段,除直播外,还可以充分利用VR、 AR等新媒体技术,同时要与非遗界的专家们合作,让传播更具系统性、逻辑性、针对性。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看来,非遗是一个宏大的体系,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1372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名录的项目有39项。2017年被行业称为非遗直播元年,“直播+非遗”成为最新的发展趋势。非遗的教育和普及与传承人的态度和作为密不可分,希望更多传承人可以参与到直播等方式的传播中来,推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非遗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播和传承,未来还可以有哪些新形式切入?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创作活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要和当下生活紧密相连,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重新让它有更宽广的发展生存空间。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补充道,传统文化只有从小播种在孩子们心中,优秀文化才能得以传承,作为传承人应该义不容辞的把这门技术与艺术带到更多学校,让它进入社会,成为每一个人的骄傲。“我们用讲学的方式,把中国版画印刷术带到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传播到德国的纽伦堡,向世界讲述中国木版水印的辉煌与灿烂,让人领略这古老的技艺今天的传承与发展,在最好的时代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传承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让全世界的人来关注和交流。非遗传承一定要活在当下。 ”魏立中说。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认为,非遗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文化项目,而网络直播又是非常现代的媒体方式,目前直播非遗是一个尝试的阶段,今后还应不断完善,多选择大众关心的非遗项目,提前做好准备,加深研究性以及文化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让非遗“活”在大众身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