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施大炉辗转数十载回归大陆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5-19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懿诺

摘要: 5月4日在上海外滩宝吉祥艺术中心举行了天施大炉的捐赠仪式,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接受了颜铮浩的捐赠,陈客伦、洪孟启、冯明珠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原标题:天施大炉回归故里


  天施大炉


天施大炉


铸造于清代至今已有318年的国宝天施大炉,在台湾和海外辗转数十载后,日前回归大陆。天施大炉由台湾文物收藏家、宝吉祥集团暨宝吉祥艺术中心总裁颜铮浩珍藏20余年,现无条件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让文物重回故里,也让这件清代国宝重新走入了世人的视线中。5月4日在上海外滩宝吉祥艺术中心举行了天施大炉的捐赠仪式,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接受了颜铮浩的捐赠,陈客伦、洪孟启、冯明珠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每个国宝都有着自己不为世人所熟知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都能通过宝藏的密码被今人解读。就像这件天施大炉左耳后的铭文:“大清康熙叄拾玖年岁次庚辰季岁月吉旦仝共发心铸造天施大炉壹座奉献关圣帝君殿前永奉” ,揭示了其铸造的初衷——这件高119厘米,腹围约230厘米,重达200公斤,三足兽纹鲜活的天施大炉,铸于清康熙三十九年间,清军将领因感恩关圣君对他们的庇护,得以平定吴三桂之乱,合资铸造此炉。右耳则是15名捐赠信众,实属难得,其历史意义更显弥足珍贵。


这件天施大炉有牛腿式三足向外伸展,冲天腹耳上举,是明晚期以后才出现且清代常见的炉型。据蔡玫芬研究,寺庙香炉的外形系延续商周古鼎的样式而来。上古时期铜鼎用来烹煮或装盛肉类,汉代以后多转变成烧香的香炉。大型香炉多半放于室外,为了遮蔽风雨,上方经常加设有6支亭柱的鼎亭。天施大炉顶沿留有6孔,可知原物亦设有鼎亭,但已与炉分离。据藏家告知,他于1996年在昆明市收到此炉,此炉为昆明市武成路关帝庙大殿香炉,抗日战争期间,昆明市惨遭日军轰炸,这座云南省最早的关帝庙全毁,此炉也被深埋于废墟之中。上世纪90年代,武成路道路拓宽,此炉被挖掘才得以重见天日,可惜鼎亭已经毁于战火之中。


此炉铸造至今保存状况完好,已属难得,加上炉上铭文记载班班可考,记录了康熙皇帝平三藩后绿营军留驻云南的事迹,武庙活动以及清初的关帝的信仰,极具地方文史价值。如今昆明武成路关帝庙已经不复存在,此炉更具历史意义。


捐赠仪式结束后,天施大炉成为云南省博物馆又一镇馆之宝。马文斗表示:“此次通过收藏家颜铮浩的慷慨捐赠,在战乱中流离颠沛数十年的历史宝藏,终于可以回到昆明,在云南省博物馆永久珍藏,为历代中华儿女见证历史。 ”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