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时代的气息应该被尊重,而不是恶意涂抹!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9-04-13 来源:SocietyACA

摘要: 什么是好的颜色审美?先看看原来安岳石窟的样子? 历史的沧桑,其实应该有沧桑的样子。修旧如旧,是一种自信,修旧如新,恶意涂抹,其实是一种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盲目作为。

原标题:从安岳石窟的涂抹看中国颜色审美




安岳石窟开凿于启始于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安岳石窟拥有几大之最:最大的唐代左侧石刻卧佛以及21万字石刻佛经、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毗卢洞北宋紫竹观音、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玄妙观石窟、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庵堂寺等。


安岳石窟大部分保存完好,特别是宋代造型更是达到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然而,据说安岳石窟曾遭毒手,被“信众”恶意修复,让人啼笑皆非。


什么是好的颜色审美?先看看原来安岳石窟的样子? 历史的沧桑,其实应该有沧桑的样子。修旧如旧,是一种自信,修旧如新,恶意涂抹,其实是一种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盲目作为。




对古代艺术的尊重,首先要明白一个时代的不可复制,古代不管审美的高低,他都是一种古迹,时代的气息应该被尊重,而不是恶意涂抹。




修复,修缮,的另外一个说法其实就是一种毁灭,一种不负责任的覆盖。苏轼说过,人肥尚可瘦,士俗不可医。正因如此,跟这些人讲道理其实是说不通的,在他们的眼里,这是一种信仰,这些颜色就是美的!


那么我们说他们错了,为什么,什么是美的颜色? 可能要看盛唐。


盛唐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绚丽、华丽、目不暇给。但,在这个时代,绚丽的颜色却没有给人一种庸俗的感觉。敦煌在一个意外中,从一个绿洲变成了一个沙漠,也因为这个意外,保存下来了大量的唐代泥塑和壁画。


敦煌石窟其实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状况,当石窟修复人员发现一个明清的壁画脱落后,背后竟是盛唐的壁画的时候,他们小心翼翼的把明清的全撕了,露出了一幅华丽的唐代经变图。


这事儿很牛,因为他说的是,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你把他涂上一层乱七八糟的外衣,后人还是会把你扒掉的。也说明审美是如何的残酷。




对颜色的审美,在此时此地,已然完全丧失。要是说能留下一点蛛丝马迹的,可能是在日本还能找寻到一些。我们是曾经能做出正仓院藏的山水五弦LV琵琶的盛唐国度…… 


然而现在竟然是这样的…… 




我想是该反思一下了,新的是不是一定是好的,老的是不是也一定是不好的? 假如一个民族自信,是否需要一定什么都是新的? 新的窗帘,新的碗筷,新的床单被单,凡是新的就是好的,这个思维惯性,细思极恐。


前阵子在朋友家吃饭,看到一本书叫《日本传统色》,当时我就忍不住说,这都是“中国传统色”啊!里面所有的颜色的名字,包括器物的举证,大部分都是宋瓷,中国的器物。何等讽刺……


天青,是宋徽宗的汝窑蓝;粉青,是南宋龙泉的巅峰蓝;梅子青,是粉嫩的梅子翠绿…… 这些都被弄成了日本传统色。


我想,敬畏之心,和自知之明,可能是现在最缺乏的。只有这样才能有这个勇气去涂抹,才有这个勇气去对过去闭上眼睛。其实安岳石窟,到底是不是现在弄的,还是90年代弄的,都不重要。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这种艳俗审美,连我们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已经是如此的无效和荒唐,那就别干了,休息休息。温故而知新。


审美之路路漫漫,而又沧桑啊……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