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虎溪公社的成长:“虎漂”崛起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1-27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孔令强

摘要: “虎漂”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群体,虎溪公社负责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冯斌告诉记者,“要说‘虎漂’真正开始形成,是在2011年左右,那时很多老师开始在虎溪公社设立工作室,川美的研究生也全部搬到大学城上课...

标签:

 

 

随着川美校区搬迁,“虎漂”群体三年前在虎溪大学城出现,现在逐渐发展壮大

 

上期记者,以《奖!影响了他们的艺术路》为题,报道了曾获得过各种艺术奖项的青年艺术家的现状,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不少人希望能了解到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们生存状况。重庆拥有包括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等在内的多所艺术院校,每年的艺术类毕业生数以千计。比如在黄桷坪,就存在着为数众多的“黄漂”群体,不过现在提到“虎漂”,你听说过吗?

 

随着四川美术学院校区的搬迁,以及虎溪公社的成立,在虎溪公社及其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虎漂”。与“黄漂”艺术家的组成更加复杂不同,“虎漂”的青年艺术家几乎都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他们更年轻,专业素质更高,但却几乎没有固定社会工作和收入,顶着各种压力漂在虎溪公社及其附近的区域。

 

“虎漂”这一群体到底是如何构成的?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本期记者将带你走进“虎漂”群体。

 

现象“虎漂”群体三年前出现

 

“虎漂”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群体,虎溪公社负责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冯斌告诉记者,“要说‘虎漂’真正开始形成,是在2011年左右,那时很多老师开始在虎溪公社设立工作室,川美的研究生也全部搬到大学城上课。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租用虎溪公社。”

 

据冯斌介绍,现在的虎溪公社有300多间工作室,其中三分之一约100多间是提供给青年艺术家和学生们租用或免费使用的。“面积从40多平米、60多平米到120多平米都有,大的工作室一般都会有几位年轻艺术家合租。”冯斌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在虎溪公社的青年艺术家就有300人左右。

 

从今年开始,川美推出了“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这也让更多青年艺术家有了留在虎溪工社创作的可能。驻留计划每年将挑选出优秀的应往届毕业生,由川美为他们免费提供虎溪公社的工作室。

 

除了虎溪公社以外,也有不少人选择租用普通民房作为工作室和居住场所。“就我了解到的情况,在大学城周边的陈家桥、曾家等地方,以及附近大学的教师宿舍都有青年艺术家居住和创作。川美学生宿舍区7号楼因为是单间,也有不少青年艺术家选择在那里画画。”《当代美术家》杂志副主编韩晶经常和年轻艺术家们打交道,也比较了解青年艺术家们的情况。韩晶告诉记者,一般未毕业的学生会选择在校外租用民房用来创作和生活,而有了一定基础、已经毕业的青年艺术家,则会申请租用虎溪公社的工作室。

 

生活“虎漂”成本高于“黄漂”

 

冯斌告诉记者,现在来说“虎漂”还是以虎溪公社为中心,因为周边很难找适合做工作室的地方。“在没有虎溪公社之前,我们曾在方圆10公里的范围内找过,但找不到非常适合创作的工作室。”冯斌认为,周边环境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虎漂”规模的扩大。

 

由于现在“虎漂”的生活成本较高,很多年轻艺术家还是选择“黄漂”。“有很多‘黄漂’艺术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黄桷坪或者杨家坪附近买房成家。”冯斌介绍说,目前大学城创作的成本比较高,这边的颜料、画材等,都要比黄桷坪卖得贵。

 

韩晶也提到,在黄桷坪,一位艺术家从买材料到创作再到装裱、搬运都很方便,“在黄桷坪可能某个棒棒都知道哪里的装裱便宜,哪里可以买到什么颜料,可能雇个棒棒就能把画运输。而在大学城那边,因为距离远了,搬画都要雇个车,这种创作成本也会更高。”

 

 冯斌认为,虽说“虎漂”的规模还不能和“黄漂”相比,但从长远来看,‘虎漂’肯定有超过‘黄漂’的可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