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当文化牵手金融 当金融有了文化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4-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贺

摘要: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说,目前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等各方汇聚力量,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利用从建行获得的1000万元资金,欢乐动漫公司完成了200集《欢乐宝宝》系列动画片,获得了国家播映许可,相继在央视等80多家电视台播出,多门类动漫衍生品已开发上市,2013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2014年预计年销售额为1.3亿元。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段桂鉴说,创意与版权是文化企业的核心资产,但这种无形资产如何评估,一直是困扰银行的一个难题。随着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创新,以版权作质押担保有所突破,使原创文化企业得到了急需的资金扶持,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意义重大。


 “《吴哥的微笑》,白天征服了我的眼睛,夜晚征服了我的心。”一位韩国游客在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吴哥的微笑》后,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吴哥的微笑》是一台由云南文投集团带领省级转企改制文艺院团云南省歌舞剧院公司在柬埔寨吴哥打造的驻场演出。自2010年11月开演以来,已演出1000多场,来自60多个国家的30余万观众被精彩演出所震撼。中国进出口银行为该节目提供了信贷支持。通过“统贷统还”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中国进出口银行克服了监管难、担保难、汇路难(柬埔寨为外汇管制国家)等问题,使《吴哥的微笑》《辉煌新加坡》《梦幻腾冲》等三台云南文投集团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3年来,3台演出累计都超过1000场,外国观众比例分别高达60%、92%和67%,节目收入年均增长30%,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融已经成为支持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万达收购美国AMC院线、俏佳人收购美国国际视听、四达传媒数字电视落户非洲等重点文化走出去项目都得到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银企合作当转观念


制度法律需补空白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在2016年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根据金融机构测算,文化产业投融资需求将达到1.2万亿元。但目前,文化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以自有资金和社会融资为主,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所占比例只有10%。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亟待深化。


文化与金融对接究竟难在哪儿?


“金融企业对文化产业的特点认识不足,文化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双方容易互相埋怨。这是阻碍文化与金融对接的主要问题。”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副总裁万晓芳说:“文化产业有自己的特性,轻资产、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如果我们银行只盯着抵押物或担保不放,文化企业就很难获得贷款支持了。因此,银行应该突破抵押物思维惯性,更加看重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她介绍说,民生银行投资了40多部影视剧,就是以现金流为抵押,张艺谋导演即将上映的《归来》也是由民生银行提供的融资。


不少金融界人士也指出,银行也是企业,确保资金安全和追逐利润是企业的本职。银行对贷款主体提出一定标准是必须的。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文化企业(90%)都处于初创期,实力弱、规模小、现金流小、信用记录不全,特别是不少企业自身管理不够规范,会计账目不清,有的企业大小事情都听命于一人。“这样的企业,我们怎么能放心把钱投给他?”一位地方商业银行负责人说。


万晓芳建议,文化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从一开始就要高度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财务报表等尽快规范起来。同时,文化企业也要积极向银行贷款,以积累信用。


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许红英说,文化企业自己也要加强学习,尽快熟悉金融知识。她说,去年辽宁省文化厅和招商银行联合搞了一个项目,但前来咨询的文化企业寥寥无几,“好多小企业根本不知道国家现在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马秀华认为,对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评价现在是个难题,无形资产到底值多少钱,谁也说不好。银行在开展无形资产质押时,因为缺少专业人才难以定价。她建议成立一个权威机构,使无形资产评估有规范有可信度。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具有轻资产、无形资产评价困难等特点的文化产业,版权以及与版权相关的价值评估、资本运作等无疑成为文化金融服务创新的关键突破点。


(责任编辑:吴秀芳)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