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揭开蒙娜丽莎“难以捕捉的微笑”之谜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8-23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编译/陈诗悦

摘要: 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和桑德兰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近日发表其研究成果声称通过对这位文艺复兴巨匠另一幅早期绘画《美丽公主》(La Bella Principessa)的研究,解开了这抹“难以捕捉的微笑”的秘密。


       原标题:这样研究蒙娜丽莎的微笑真的好吗?


       每年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卢浮宫参观,吸引他们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不过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披露,蒙娜丽莎可能并非列奥纳多•达•芬奇笔下唯一拥有谜样表情的肖像。


《蒙娜丽莎》(左图)的另一幅达·芬奇作品《美丽公主》(右图)


英国的学者通过对创作时间略早于《蒙娜丽莎》(左图)的另一幅达·芬奇作品《美丽公主》(右图)的研究,揭示画家是如何利用精妙的技巧“愚弄”观者的视觉。


       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和桑德兰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近日发表其研究成果声称通过对这位文艺复兴巨匠另一幅早期绘画《美丽公主》(La Bella Principessa)的研究,解开了这抹“难以捕捉的微笑”的秘密。


       这份研究的主要对象《美丽公主》是达•芬奇创作于15世纪晚期的作品,时间上略早于《蒙娜丽莎》。研究人员发现,画家利用精妙的色彩混搭刺激了人们的周边视觉,通过转换不同的观赏角度则画作主人公的嘴角会呈现出不同样貌,从而“愚弄”了观者的视觉。


500年来,人们对蒙娜丽莎若隐若现的微笑一直莫衷一是


        500年来,人们对蒙娜丽莎若隐若现的微笑一直莫衷一是


       “当人们直接观看时嘴角的倾斜角度无疑是向下的”,一位研究员这样说。“不过,当观者将目光转移到其他面部特征的时候,人物的嘴角则似乎微微上扬,形成一抹‘无法被直接欣赏的微笑’,就像《蒙娜丽莎》一样。”


       这种技术被称为“晕涂法”,在两幅画作中均能见到。研究人员还说,也有其他画家尝试使用相同技法,却都不及达•芬奇。


       来自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视觉感知专家Alessandro Soranzo以及他的同事Michelle Newberry在《视觉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其中提到,当观者努力去寻找微笑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所以我们把这种视错觉称为“不可捕捉的微笑”。


       根据《发现》杂志上的另一份报告表明,为了探寻达•芬奇是如何制造这种错觉的,研究人员设置了不同的实验,有时让人们站在一定距离外观赏画作,有时则给他们看原作的模糊影像。这一系列的实验旨探究变化不同观看角度和调整图像的模糊程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观者的视觉感受。


研究人员调整了三幅画的模糊程度观察其对微笑有无影响


研究人员调整了三幅画的模糊程度观察其对微笑有无影响


       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被试者分别观看《美丽公主》、《蒙娜丽莎》和另一幅创作于相似时期的典型画作:1470年由皮耶罗•波拉约奥洛(Piero del Pollaiuolo)所绘的《少女肖像》。


        实验首先测试不同的观赏距离会不会对观者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他们发现,站在更远的距离,无论是《美丽公主》还是《蒙娜丽莎》看上去都要比波拉约奥洛的少女肖像展现更多微笑。


       他们还使用电子设备改变每一幅画作的模糊程度,结果发现达•芬奇的两幅画越模糊的时候,微笑也就越明显。而在波拉约奥洛的画中,少女的微笑大致看上去相同,甚至随着模糊程度的增加笑容还似有减弱。


       这就解释了为何达•芬奇创作的“谜之微笑”需要在人们将注意力不放在嘴上的时候才得以显现。

研究者用黑色小方块分别遮住了画中人物的眼睛和嘴巴


研究者用黑色小方块分别遮住了画中人物的眼睛和嘴巴


       在最后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用黑色长方形遮住了嘴巴和眼睛,探究这两者对谜样的微笑起到何种作用。他们发现当画面中人物的嘴被遮住时,微笑的幻象则不会出现,而当眼睛被遮住时,则对观者捕捉到《美丽公主》的微笑无碍。


       Soranzo告诉《发现》杂志,“考虑到达•芬奇的高超画技,以及他将这技巧继续运用在《蒙娜丽莎》中,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种模棱两可的暧昧效果是画家刻意为之的。”


        《美丽公主》是达•芬奇为当时米兰公国的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13岁的女儿比昂卡•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所作的,这个小女孩已经婚配给公爵部队中的一位指挥官。不过在结婚的几个月后,斯福尔扎小姐便因为宫外孕香消玉殒,也为肖像中的那抹微笑平添几分悲情色彩。

《岩间圣母》


《岩间圣母》


       Soranzo还大胆猜测,达•芬奇可能早在1483年创作的《岩间圣母》时就使用了这一技巧。


       桑德兰大学的Michael Pickard曾在2013年同这个团队一起做过研究。他说,“根据我们现在对当时米兰宫廷动荡时局的认知,列奥纳多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天真女孩同她即将迎来的宫廷命运之间的紧张关系。他透过少女的表象,抓住了她细微的精髓,也使这种后来运用于《蒙娜丽莎》的绘画技巧大放异彩。”


       谁是蒙娜丽莎?


       现在人们普遍认可《蒙娜丽莎》的主人公即意大利佛罗伦斯与托斯卡纳的格拉迪尼家族的丽莎•乔宫多(Lisa Gherardini)。据说这幅画创作于1503到1506年间。 


       她的生平我们所知不多,只知道她出生于佛罗伦斯,年轻时嫁给一位丝绸商,并为其养育了五个子女,丈夫后来成为当地的一名官员。


       后人认为她的丈夫委托达•芬奇作这幅画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庆祝其妻的怀孕,或是乔迁新居,时间大约在1502到1503年间。


       在丈夫去世后,乔宫多去修道院做了一名修女。她于1542年去世,时年63岁,据说被葬在圣亚舒拉修道院附近。2012年7月,意大利考古学家声称找到了疑似修女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骨。2014年,科学家对这具骸骨进行了DNA的检测,但结果仍未公布。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