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使得“网购”和“网拍”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和书籍、服装等商品一样成为网民“网购”和“网拍”的一部分。近年来艺术品独具一格...
安迪·沃霍尔《我永远永远爱你的吻》
张雄艺术网讯 (文/王三秀)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使得“网购”和“网拍”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和书籍、服装等商品一样成为网民“网购”和“网拍”的一部分。近年来艺术品独具一格的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被投资者所追捧,不管是艺术品行业内的“资深者”还是“外围人”,越来越多有富余资产的中国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近几年来在全球股市低迷不振投资风险大的时候,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风景独好。线下艺术品市场前景良好,信心回归,新资金进场,而线上优势明显发展良好。《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则显示,2012 年我国艺术品网上交易额则同比上涨50%至18亿元。网络拍卖的数量与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艺术品网络交易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部分。艺术品网上交易的潜力之大无法估量。文化部预计,到2015年在线艺术品交易总额将超过100亿元,全球将有一半的艺术品交易在互联网上完成,艺术品网络交易已成为一种趋势。
2000年,嘉德在线揭开了中国艺术市场电商时代的序幕,至今已有14年之久,在此期间各种艺术网络交易平台相继建立,艺术品的线上交易慢慢发展起来。近年来,各大艺术机构看到网上拍卖发展迅速,艺术品网络交易所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及各大优势,纷纷突破传统交易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建立起网上展览和交易平台等。进入艺术品交易网站可以发现,在线经营艺术品已经渐成气候,它们已经从单纯在线艺术交易平台发展到分门别类的专业拍卖平台及展览平台。
2013年2月,安迪·沃霍尔与佳士得网上专拍中《我永远永远爱你的吻》,共有来自36个国家的263位买家参与到竞拍之中,出价次数高达1500次。2014年的农历春节有人利用微信群做起的艺术品拍卖引热了艺术圈。微信拍卖试水者们纷纷建立起微拍群,微拍搅动艺术品市场,出现一种新的拍卖形式。
艺术品和网络相碰撞之后摩擦出了璀璨的火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完善,网络秩序、法律的健全,艺术品在网络空间中必将进茁壮成长起来,“网拍”将慢慢形成气候,艺术品“电商化”的将进一步深入。
网络与经济的密切结合为商品营销打开了一个窗口即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技巧的推广为艺术品拍卖和销售增加了新的动力,促进了艺术行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使得关于艺术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在网络平台上,从事艺术服务的行业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其信息,实现与各企业以及艺术家、画家之间的联络,让艺术企业的信息随时随地随身存在,也与各买家投资者联系起来。中国艺术家的一些画廊、拍卖公司利用互联网来建立艺术网站发布相关信息但是都不太成熟,只是把艺术网站当成宣传栏,并没有深入挖掘利用网络的特殊作用,也没有加强与艺术品买家的联系。理清艺术品网络营销的思路,精准把握艺术品市场运作,那么艺术品市场必将蓬勃发展。
中国网民众多,网上消费大,“网购”购买力强。据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2月12日报道,2013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创历史新高而中国人是其中最大的购买人群。英国艺术市场研究机构Arttactic的《2013艺术品网上交易报告》显示,根据101位国际艺术品买家、130位国际知名艺术品收藏家、58家当代艺术画廊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收藏家在没有亲眼看见艺术品原作时,仅凭网上的作品图片就购买艺术品。艺术品网上交易逐渐被人们接收,网络消费是现今大众化趋势。网络消费也更加体现理性。网上拍卖,一件拍卖品的拍卖预展时间延长,给人们理性的选择和思考,使得拍卖品价格合理公道,更具有吸引力。
网络实名制建立,通过身份证注册等办法来解决网络欺诈问题,将有助于健全网络秩序,维护网络上艺术品的交易。尽管我国“线上”艺术品交易和拍卖作为最年轻的艺术品交易模式,尚有众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优势还是远远大于劣势的。艺术品“线上”交易的发展势不可挡,必将冲击艺术品的传统交易模式,改变中国艺术市场拍卖交易格局。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