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为什么考古专家没有盗墓贼跑得快?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4-09 来源:新民网

摘要: 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局势严峻,盗墓分子活动猖獗。为什么考古专家总没有盗墓贼跑得快?国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究竟是怎样的?


今年3月,中国新闻网报道“2013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中于2012年发现的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已确认为帝陵,墓主人疑为北魏节闵帝元恭。这种高规格的帝王陵寝考古发掘工作对当时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出土的类似书卷样式的陶册国内罕见。但令人遗憾的是“墓葬遭到了大规模破坏,建筑材料以及随葬品几乎被洗劫一空,底部铺地石、墓道中的木柱被悉数盗走”。


 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局势严峻,盗墓分子活动猖獗。为什么考古专家总没有盗墓贼跑得快?国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究竟是怎样的?为此,光明网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雷兴山教授。以下是访谈实录。


 考古学家只会捡残砖剩瓦?


 经常有人拿盗墓贼与考古专家作比较,我曾经就听到过这样两种说法:一种是说盗墓贼比考古专家更能发现文物,考古队只会在盗墓贼盗掘结束之后才去清理;另一种是认为盗墓贼水平比考古学家高,他们不仅能够率先发现遗迹,还能精准定位,挖走的都是好东西,考古队只会捡些残砖剩瓦!但这两种说法都是对考古工作非常片面的、错误的理解与认识。


 我们中国的考古发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性发掘,一种是抢救性发掘。所谓的主动性发掘是指考古工作者根据科研计划向国家申报,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之后,针对各自的课题研究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发掘。而抢救性发掘包括几种情况,其中一项就是盗墓贼盗掘之后,对地下文物造成了破坏,不得不进行发掘;另一种就是要进行基本建设,像要修一条公路啊,盖一幢楼房啊,会给地下文物带来破坏,但是这个建设项目又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进行这种被动性的抢救性挖掘与清理工作。


关于这两种发掘类型,每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主动性发掘不会超过100项,前些年更少,只有30-50项左右,虽然近些年有增加,但也没有超过100项。其他大部分的、数目远远超过主动性发掘的情况都是抢救性发掘。盗墓贼把墓葬破坏了,考古专家不得不去清理,就造成了考古专家跟着盗墓贼屁股后面跑的假象。其实这种认识是一种误解。


 大家可能又说了,为什么不多多进行主动性挖掘呢?是不是人力不够,财力不够?我可以告诉大家,不是因为我们专业人员不够,也不是因为国家投入资金不足,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文物方针是以保护为主。其实我们经过三次考古大普查,已经大致上把我国地上地下的文物情况掌握了。但即使是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是会对地下文物造成破坏的。所有的文物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你挖得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说破坏的就越多。我们尽可能的少挖,是想把这种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就是基于这种保护理念,我们每年的主动性发掘工作才特别少。


 像一些特别重大的遗迹,比如说帝王陵,对于我们这些考古工作者来说,虽然我们也非常想知道帝陵里面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它,我们是强烈反对发掘这些大型古墓葬的,我们希望把这些遗产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到那时候他们可能会有更好的技术方法、保护手段和研究理念来发掘与研究,而我们现在则主要是以保护为主。


 盗墓贼的水平究竟有多高?


前些年,很多看过《穿越时空的爱恋》这部电视剧的朋友都会问我真正的盗墓贼是不是都像小丸子一样这么厉害,熟读历史,并且拥有那么多高精尖的设备与工具。


其实盗墓贼没有什么特别的,他们就是专找墓葬,尤其是大墓来挖掘的。钻探这个活儿也不需要什么特别高的技术,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没有什么很高文化知识的人,哪怕是小学毕业,只要经过几次实践,他也能掌握地下土的这些情况。盗墓贼发现地下的文物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他们的设备也不是什么先进的科学的仪器,他们使用的最主要的工具叫洛阳铲,它是一种探铲,能把地下的土给带出来,根据土质、土色和土的样子,能判断地下是不是墓葬,是什么时期的墓葬或是其他什么类型的遗迹。洛阳铲我们考古也在用,考古用的洛阳铲本来就是借鉴盗墓贼的,或者说直接从盗墓贼那里引进的。


改革开放以后,有一段时间盗墓非常猖獗,他们中间流传的一句话就是“要想富,挖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还是在万元户那个时代。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是单干,后来就逐渐有团伙化的趋势,分工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细致。真正在田间实施盗墓的人员可能是居于整个盗窃链的最下层,还有一部分人就待在地表遗址上等着收文物,收完之后很快就通过非法渠道流传到外面。


 这些利欲熏心的盗墓贼往往趁人不备,拿着探铲到处打洞。这样对文物的破坏不仅仅是这一个墓穴,而是对整个遗址的破坏都很厉害。就像是拿着一根针,在人的身体上扎来扎去一样,一个探铲下去,就会对文物地下保护环境造成破坏。他们钻探完毕之后也不回填,当下雨或者农民灌溉,水渗进去就会对地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盗墓贼造成的破坏不仅仅是对一个墓穴的破坏,而是对遗址大规模的破坏。很多时候是我们考古发现了这个遗址,但是限于时间等一些原因,就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钻探。尤其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虽然大规模的钻探能够知道地下文物的情况,但同时也是对地下遗址的破坏,我们就尽量少钻探,多保护。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不挖而盗墓贼就去钻探,所以有的时候他们掌握的哪个地方有大墓等这样的情况就比我们多。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量大,经费却少得可怜


在某些地方盗墓活动还很猖獗,局势还很严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网上一些认为民众对盗墓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部门对盗墓活动束手无策的言论是不太确切的。对遗址的保护,上至国家文物局,下到地方各省、市、县的文物保护部门都有专门的执法队伍来打击盗墓活动;全国一些重要的大遗址,也都有专门的文保员。这些文保员就是当地的村民,在他们平常农作与巡查的时候,一旦遇到可疑情况就会立即向有关部门上报。现在全国很多省份的大遗址都形成了这种群众与文保部门联动的机制。据我所知,比如说陕西的周原遗址,在三十多平方公里的遗址上,就有30-40名文保员。通过他们辛勤的工作与努力,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遗址非常多,而我们基层的文保经费却少得可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每个遗址都能有一个专职或者兼职的文保员。我上面提到的当地群众与文保部门联动的情况也仅仅限于大遗址,小遗址还是不行的。对于县里最基层的文物保护部门,比如说博物馆,文物局或者文管所,他们的人员非常少,一般就几个人。而面对全县那么大的地方,他们也是兼顾不过来的。那究竟该怎么做这件事情呢?国家和地方也都在想办法,做很多努力,像逐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但是总体来说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如果国家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文保工作的局势应该是会越来越好的。


上一页12下一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