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几何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4-18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很多人说艺术市场水太深,猫腻太多。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的水深在哪?猫腻在哪?行业潜规则在哪?话说艺术市场上有多少猫腻,多少行业潜规则,可能口水说干,也说不完。多少魑魅魍魉,多少乱象,也难以数尽。下文中列...


 

雅贿

 

近年来“雅贿”在艺术市场上很流行,如果不长期关注艺术品市场,乍一听还很难深想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艺术品是高雅的东西,用艺术品贿赂就是雅贿。贿赂没有雅、俗之分,“雅贿”是另一种裹着糖衣的炮弹,是一种隐晦巧妙、欺人耳目更难于防范的非法行为。打着爱好的幌子收受艺术品,是爱好式的腐败。特别是个别官员收受古玩字画,打着“雅好”的借口以此为受贿隐秘通道,珍奇古玩背后是赤裸裸的权钱勾兑,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以此“打迷糊仗”,通过混水摸鱼的办法来获得灰色利润。朗朗乾坤,狐狸尾巴总有一天会露出来的,吞进去的还得吐出来,不要妄想拥有侥幸心理。珠宝、玉器、古玩、字画具有赏玩性和价值隐蔽性,成为行受贿犯罪的隐性犯罪工具。

 

收受艺术品这种隐性犯罪,一旦被揪出来,等待着的就是事业地位钱财的毁灭,赔了夫人又择兵。近年来雅贿仍屡禁不止,09年有文强雅贿案,今年1月6日,有媒体报道,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中央纪委查实了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的受贿问题,其收受大量玉石、占受贿总额近八成。

 

博物馆藏品真假不清

 

中国民办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众多,其中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艺术品也真假不清,来源不明。近日公布的《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中指出文物藏品真假不清和来源不明情况普遍存,民办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源于民间,来源是否合法大多只能靠收藏者自证,且收藏渠道没有国有博物馆规范,藏品合法来源与真假问题难以鉴证。在市场上交易的某些艺术品借着出生至民办博物馆的身份,在市场上流通交易,混乱市场。

 

除了民办或私人博物馆存在赝品之外,一些知名博物馆同样拥有这类问题。此前,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策展人们曾披露他们馆藏的部分书画为赝品,而大英博物馆面临同样尴尬。大英博物馆曾有一幅购于1961年的山水画作。署名是僧人巨然(据知生卒年为960-980年),但却被鉴定为张大千所作(1899-1983年)。可见,出自博物馆的许多藏品也是真假不清,购买者收藏者也要擦亮眼睛,找信得过,业内认可的专业鉴定者先鉴定,在购买,以免购买到赝品。

 

艺术品案件犯罪上升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投资的持续升温,艺术市场上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类案件的犯罪数额呈上升趋势,涉案罪名包括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职务侵占罪、受贿罪等。对收藏市场行情有一定了解的人看到艺术品投资的热门,高收益的诱惑之下,不惜行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之事。在利益诱惑之下容易撩动了人们心中的贪欲,易滋生各种社会蛀虫,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有登堂入室偷盗,有深夜潜入美术馆盗字画,有诈骗拍卖艺术品,形式各样,手段层出不穷。小偷天天惦记着目标,天天琢磨着如何踩点、如何设计下手方案、如何针对性地练习作案技巧,对艺术品拥有者稍不注意那些物品就易被贼给偷走。艺术品的爱好者,要保管好这些贵重物品谨防因疏忽招致别人惦记,招惹祸端,招收损失。

 

综上所述,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有志进军艺术品的收藏者、投资者、艺术品爱好者可要牢记这几个乱象,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不因为一时的小利,一时的冲动,一时的头脑发热轻信他人,而要保持头脑的清醒,正确的分析,理性的看待,减少因自身疏忽造成的利益损失。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