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4220万港元成交
张雄艺术网讯(文/魏婕)马云又画画了,这一次,画的是油画。10月4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4220万港元的成交价紧随草间弥生5452万元港元成交的《No. RED B》与吴冠中4444万港元成交的《小桃红》,据悉,拍卖所得将捐给马云参与创立的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马云说道,“第一次画画,与梵志一起画画,我深感荣幸,这也是我第一次用油画画画,感觉挺好。”慈善拍卖造就了一场市场效应,有人称这是资本对艺术的又一次胜利,也牵动了艺术圈脆弱的神经。
《桃花源》在画什么
“它让人想起宋代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两人或以涂,再以点,最后以刮擦的方式,在平躺的画布上,反复来回,为地球造像。”这是来自苏富比网站上对于《桃花源》的点评。在这个罕见的圆形画布上,浓墨重彩地勾勒出“桃花源”的轮廓,一个地球,上面有海,有空气,有水,号召人们保护这片生态。当艺术和慈善结合,马云和曾梵志谋篇布局,将“桃花源”的世界带到了现实。
马云卖的不是艺术?
有人说艺术圈脆弱?又有人说慈善拍卖让资本再一次胜过了艺术?有人买,有人卖,就铸成了市场,这再正常不过了,已是商业翘楚的马云来艺术圈里“搅”了一下,艺术圈的反应还是挺大的。艺术到底什么本来就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说马云卖的不是艺术也是无法界定之谈,此次又是以慈善的名义拍卖画作,似乎也成为了此次天价交易的有力说辞,不同社会群体对于这次的拍卖结果说法各异,但又何妨?马云和他们似乎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艺术从来就是一个摆在那里的名利场,你卖的到底是不是艺术有时也无关紧要了,艺术是商业,也是被社会和利益束缚的载体,永远都存在。
艺术以慈善的名义,加上名人效应,看起来给素人艺术迎来了艺术市场的胜利,实际上,这并不符合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走势,而马云也无法代表素人艺术那些边缘的人群。《桃花源》带来的轰动效应,价格天平的倾斜,我们又要如何去看待艺术行业间的交易?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