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大师笔下的“鬼鬼”:可怕还是救赎?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11-01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第一次见到蒙克名作《呐喊》的画面,惊悚之余也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幅超级变形夸张的作品,在2012年苏富比拍卖中,其中板上粉彩版,拍得了1.199亿美元的高价。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价艺术品,它到底有何“可贵”之处呢?

蒙克名画《呐喊》


蒙克名画《呐喊》


张雄艺术网讯(文/胡莹第一次见到蒙克名作《呐喊》的画面,惊悚之余也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幅超级变形夸张的作品,在2012年苏富比拍卖中,其板上粉彩版,拍得了1.199亿美元的高价。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价艺术品,它到底有何“可贵”之处呢?

 

或许有许多人的反映和我相似,从第一眼看到的“惊艳”到后来有所领悟。有人说,这幅作品本应翻译为“尖叫”,瞧他两首捂耳,在血色夕阳下,突然情绪“失控”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我想“尖叫”的表达更为理性,适合西方直白的情感宣泄。“呐喊”则更为感性,他似乎灵魂脱壳,我们甚至听不见尖锐的叫声,这呼喊太过刺耳已近失声,这是他本能嘶声力竭的呼唤。

 

我们的灵魂有待觉醒,所以我认为《呐喊》是更适合于面向中国人的翻译。无论是东西方人,当一件作品不得不触碰到灵魂,甚至与你的灵魂息息相关,合二为一时,你就不得不承认它价值的重要意义。因为你无法摆脱这种灵魂的诉求,当身边正在发生的许多事都显得“颓废”,提不起个人的兴趣,还有什么比自身的“灵魂”更有价值?从古典到浪漫到现实、印象再到现代画派,西方绘画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也是一个对“灵魂”的价值越来越重视的过程。这就不难解释蒙克《呐喊》拍出高价的原因。因为他独具艺术性并且与许多人产生了共鸣。

 

那么何谓灵魂呢?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著作中,我特别喜欢蒲松龄先生所著《聊斋志异》中一个个离奇、感人的故事。看聊斋,其实是在看人,而不是在看鬼。在聊斋里头只看到真、善、美。有许多人鬼之恋,虽然最终不能在一起,但是他们的心灵、灵魂早已在一起,即使是魂飞魄散,也都无关紧要了,于是肉体与心灵哪个重要?天上人间,有时隔那么远,实则时刻都陪伴在身边,寸步不离。聊斋里鬼比人好,比人善良,实际上是指人,活在现实中,不知足,贪婪,邪恶,最后呢,就变成坏人,他虽然有副身躯,但是和那些懂得爱的妖魔鬼怪比起来,这些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游走在人间。他们并不比那些妖、精活得好到哪去,内在的东西没有了,也只不过是个丑陋的妖怪。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古语“行尸走肉”,这世间又有多少人,在苟延残喘地行走。遇到不公的事,怒不敢言;为了营生活计,小心呼吸;为了蝇头小利,哐啷入狱;为了富贵名利,趋炎附势,活在阴暗之中,还有人,因为种种,生活空虚,也如行尸走肉般,得过且过,碌碌无为。如此种种,举不枚举。然而,就算空有皮囊,带着坚硬的驱壳,也有许多人仍然不知自己丢了灵魂,就如《呐喊》中,路上的两位朋友,垂头,无奈、茫然,仍止不住往前走。

 

透过艺术家的画笔,我们仿佛进入一个真实的世界。在前行中遇到种种困难的我们,是否也会害怕遭受另一个世界的打击?今天是2015年的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蒙克的《呐喊》作品也是讴歌生命、爱情、死亡题材的系列之一:惊悚但不可怕。有的人因为胆小怕鬼无可厚非,但是我总以为,当我们具备足够的正能量时,用我们单纯的眼睛去发现,也许灵魂真的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一个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正义、善良、干净、有人性的世界。


贝克辛斯基作品


贝克辛斯基作品


 贝克辛斯基作品


贝克辛斯基作品


贝克辛斯基作品


贝克辛斯基作品


贝克辛斯基作品


贝克辛斯基作品


《熟睡的吉卜赛人》 亨利·卢梭


《熟睡的吉卜赛人》 亨利·卢梭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