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猴年来临,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画廊等机构开始为工作奉上新年艺术大餐,纷纷举办各种大型艺术展览。忙碌了一年的我们终于有点空闲了,不妨到博物馆里去看看那些珍贵的文物与艺术品,过个艺术年。张雄艺术网小编特地...
张雄艺术网讯 猴年来临,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画廊等机构开始为工作奉上新年艺术大餐,纷纷举办各种大型艺术展览。忙碌了一年的我们终于有点空闲了,不妨到博物馆里去看看那些珍贵的文物与艺术品,过个艺术年。张雄艺术网小编特地为大家搜罗几个春节期间值得一看的展览。
1 妙合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
2016.1.9—2016.3.29
台北故宫
“妙合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是首度以董其昌书画艺术为题的大型特展,台北故宫典藏董其昌相关作品达300余件,其中董其昌书法99件,画44件,题跋有81则以上。展览展出董其昌代表性的书画作品及其重要鉴藏品共约63组(件)作品,分成董其昌的“书画创作”与“书画收藏”两大单元,以体现董其昌追求的艺术目标——“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以数量丰富的纪年展件为主轴,以呈现董其昌艺术发展的脉络,使观者能对其生平与艺术成就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继台北故宫推出“明四家”特展后,又一位明代书画大家特展。
展期分两档,第一档期为1月9日至2月17日限展作品中,包含董其昌最重要的收藏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宋·米芾的《蜀素帖》、五代·董源的《龙宿郊民》及五代·巨然的《层岩丛树图》等重量级珍品书画。第二档期为2月18日至3月29日,限展作品包含元·赵雍的《江山放艇图》、宋高宗的《书七言律诗》、宋·赵伯驹的《汉宫图》等董其昌曾经收藏的古代书画名迹。
董其昌自言17岁学书,22岁学画。董其昌也精于书画鉴赏,十六世纪的70年代后半叶,他开始参与书画鉴赏活动,90年代起着手收藏历代书画名迹。收藏经眼过众多古代书画精品,展览展出的董其昌最重要的收藏《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前隔水上留有他对此卷的咏叹:“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 都具是矣。”
2 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
2015.12.10—2016.3.13
上海博物馆
“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集中展出原属清宫或吴湖帆等旧藏古书画珍品,以古书画及吴氏本人作品(包括鉴定手稿)为主,配合部分碑帖名品、古籍善本,旨在较全面地展示梅景书屋之鉴藏特色。 展览将分为上下两个阶段,前期时间为2015年12月10日至2016年1月24日,后期时间为2016年1月28日至2016年3月13日。展出唐至清代相关古书画文物97组(113件)。
上海博物馆是收藏吴湖帆书画、吴湖帆鉴藏作品数量最丰富、质量最精、保存最完整的公立收藏机构,对吴氏于近现代古书画鉴定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进行整理和深化。展览分为三个部 分:梅景书屋的收藏、吴湖帆的鉴定方法与贡献、吴湖帆鉴藏与创作的关系。第一次用藏品系统还原出吴湖帆这位海派绘画鉴藏大家的艺术成就。展品来源不仅包括吴湖帆家藏名迹,而且扩延至经其鉴赏的藏友秘籍,因而能更好地反映当时海上藏家的群体面貌。
吴湖帆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重量级大师。20世纪上半叶之际大规模文物聚散,以海上吴湖帆为代表的古书画鉴定家,恰逢其时见证并经历了这个历史性的聚散整合。 吴湖帆出生名门。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作为鉴定家,他与收藏大家钱镜塘同称“鉴定双璧”。
3 和•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系列展
2015.12.25—2016.4.20
南京博物院
《和•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系列展》共展出文物25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0余件。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旨在传达三个层次的和谐融洽关系: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洽关系、文物之间的相互融洽关系、观众与展览之间的融洽关系。通过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和和美美三部分,向公众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合关系,展示人们向往和谐美满生活的愿望。和•合与中国传统新年春节的“和合”精神十分吻合,又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高度契合。
第一部分为“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洽关系,第二部分为“阴阳和合”,也可称作“和合共生”,体现了文物相互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通过中国古代传统的辩证法,讲述阴阳调和、琴瑟和鸣、鸳鸯戏水等相合相成理念。第三部分为“和和美美”,讲述吉祥和谐、圆满幸福的生活真理,也为了塑造观众与展览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展览展现我国几千年文明所创造出的与“和”密不可分的道家、儒家以及世俗文化,激发观众从传统文化中认知自我、寻找自我、发展自我。
4 梵高时代-印象派幻影艺术大展
2015.12.18—2016.2.21
广州大剧院
“梵高时代-印象派幻影艺术大展”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影像技术,同时将多种艺术业态融合,来再现梵高时代。多幅印象派经典名作,为广州市民的文化生活开启了一场身临其境、不同凡响的艺术体验之旅。大展用高新科技技术演绎全新的梵高时代印象派作品,由数码视频和音响相结合的全新多媒体展览形式,改变了观众固有的观展体验。
展览特色在于:新鲜的感官体验、具有国际专业且成功的展览运作经验、多媒体与经典艺术的完美融合 、知识性与娱乐互动性的有益结合;给观众完全不同的形式体验梵高时代印象派的绘画历程。
5 盛世风华——两岸唐三彩交流展
2016.1.19—2016.3.20
河南博物院
盛世风华——两岸唐三彩交流展,汇聚了两岸多家文博考古机构提供的代表性唐三彩文物45件(组),其中,包括台北·历史博物馆的10件(组),这是分离66年的“宙字号”唐三彩文物首次跨越海峡重逢。台北·历史博物馆携馆藏10件(组)三彩器参展,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博物馆等相关单位也选取了部分三彩器共同展出。
当年南迁文物使得盛唐之器便兄弟分离,隔海相望,此次将分藏两馆、遭际相同的两馆旧藏三彩器同时展出是一次历史性的重逢。唐三彩因创烧于唐代,且釉色多以黄、绿、白三色为主色而得名。唐三彩以釉彩斑斓、色泽艳丽而著称,体现了唐代盛世激扬的时代精神。
6中山风云——古中山国文物展
2015.12.25—2016.3.20
山西博物院
“中山风云——古中山国文物展” 为山西博物院推出的跨年度展览,该展览为观众揭秘了历史上的神秘古国——“中山国”的存在。展览精选展出的112件(组)文物,体现了中山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诠释了中山国在其历史中最辉煌的片段。其中“山”字形礼器、错金银 “双翼神兽”、十五连盏铜灯、刻有长篇铭文的王器等,都是极具特色的文物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中山国是由白狄鲜虞部建立的国家。时逢战国,中山国与燕、赵、魏、齐诸强抗衡,几经沉浮。王时进入全盛时期,雄峙于太行山下。公元前296年,亡于赵国。1978年以来,河北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发掘了中山王墓、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揭开了中山古国之谜,使绚烂的中山古国文明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山王陵和故城遗址的发现,是中山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的真实缩影,填补了中山国历史记载的诸多空白,无可争议的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综合整理:王三秀)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