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历代名家笔下的“竹”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8-06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竹,乃花中四君子之一,亦是岁寒三友中清风高节之雅士,是历代文人墨客、书画名家笔下的常客。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到了元代,画坛上文人墨戏成风,墨竹大家辈出,形成了中国墨竹画的顶盛期。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吴镇、顾安、高克恭、李息斋父子都是画墨竹的高手。特别是赵孟頫,赵孟頫画墨竹,能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墨竹。所画竹石,虚实结合,相映成趣。


元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元 赵孟頫 《窠木竹石图》



       此幅《窠木竹石图》是赵孟頫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他在画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飞白”画出石的轮廓,皴擦之法也以“飞白”成之。中锋画窠木,线条“如锥划沙”,淡墨写老枝显出苍劲挺拔而圆润,透出力度。以浓墨间以略淡之墨画竹叶,自然而不做作。


元 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 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高克恭《墨竹坡石图》绘秀石一块,竹二株生于石后,一浓一淡,笔法沉厚挺劲,墨气清润,结构谨严。竹叶自然下垂,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在姻雨中挺秀潇洒的姿态。


       到了明代的宋克、王绂、杜堇、夏昶等人,基本上是继承宋元人的画法。虽大体承袭宋元的画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明 杜堇 《题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杜堇 《题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题竹图》为杜堇大幅作品的代表作。图绘一文士头戴高冠,着广袖长袍,面容萧散,长髯飘然,正执笔在竹上题诗,其左侧一童子捧砚侍立,右侧一老一幼凝神观看。背景有山石、石栏等。从文士穿着、神态和题竹的主题来看,应为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图中人物衣纹简洁,多方折用笔,或起笔略顿收笔渐轻,或起笔较轻收笔略顿,转折处多略顿,是在浙派戴进所创蚕头鼠尾描的基础上演变而成,但相对戴进之苍劲雄放而言显得较为文雅内敛。图中翠竹挺拔,山石耸峙,其中前景山石用侧笔皴擦点染,笔墨酣畅,动感较强,后景山石用淡墨挥染,沉着淋漓。


明 王绂 《淇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王绂 《淇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写倒挂竹一枝,姿态秀妍,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其墨竹画法,继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瓒等的传统,着重表达萧散清逸的意韵。淡墨写枝,浓墨捺叶、叶端轻轻弯折,翻转自如,如神来之笔,尽显竹叶静中有动的态势。此图用笔在遒劲中出姿媚,纵横外见洒脱,开元末明初画竹的新风格。


明 夏昶 《墨竹图》 北京故宫藏


明 夏昶 《墨竹图》 北京故宫藏



     夏昶《墨竹图》中竹竿的画法,以细笔淡墨为主,笔笔皆有骨力,表现的是被风吹拂起来、飘逸的竹子形象。竹叶则以浓墨阔笔为之。画面右上角最上端,竹叶舒展着向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展开,而其中许多竹叶则是穿插在枝干之间,层次鲜明。画面左下方,竹子主干以外还旁逸出分枝,其上的片片竹叶以“个”字和“介”字的形态,向右下方层层叠叠地低垂着,而叶片之间的穿插也可谓疏密得当,得心应手。竹枝以淡墨为之,竹枝刻画轻盈有骨力,竹叶的刻画用笔凝重,以浓墨为之。竹枝与竹叶可谓浓淡相宜,相得益彰。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