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竹,乃花中四君子之一,亦是岁寒三友中清风高节之雅士,是历代文人墨客、书画名家笔下的常客。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明末清初的石涛画竹,笔意纵恣,脱尽窠臼,所画墨竹,不拘泥于形似,以势取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开墨竹写意画风气之先。扬州八怪之郑板桥,也是画竹的行家里手。倾其毕生精力专攻兰竹,功力之深,非常人所及。自石涛开创墨竹画的大写意画风后,郑燮又开创了小写意画风,他的墨竹画秀劲简远,透出一股清刚之气。
《墨竹图》是石涛为友人所画的一幅“新篁”。画中一株老竿,从右至左向斜上方生出,干直叶茂,以浓淡相间的笔墨分出前后层次,更显得蓊郁苍翠。下面一枝新篁破土而出,生机勃勃,正如他在大涤堂中画竹题诗所说:未许轻栽种,凌云拔地根。试看雷震后,破壁长儿孙。”寓意是很深远。
近现代墨竹绘画在继承和变革中寻找自身的语言发展。吴昌硕、张大千、傅抱石等人在绘竹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颇有建树。
吴昌硕《梅竹双清图》镜心
吴昌硕的竹,以粗枝大叶、笔势纵横为特色,强调金石入画,以篆书笔法写竹,功力极为深厚。他的墨竹,乘兴随意,水墨淋漓,浑然天成,成为别开生面的新画风。
张大千对于画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画竹应该先写竹竿,从上写下,象字一样,没有由下写上的道理。每一竹节为一段,起笔略重,一搨直下,驻笔向左略略一踢就收,一节一节的画下去,梢头稍短,渐下渐长,到近根的地方,又慢慢的短下来。待画完时,再出枝画叶,在离开的竹节空处,用浓墨写一横道,用笔要从逆势进去然后翻出来,两头放起,叫做点节。竿要上下粗细差不多,切忌两头大,中间细。讲到顺势,直的竹竿必须从上到下,这是顺笔。如果竹竿倒在右边,就要从下或里向外画。最后就画竹叶。竹叶必须生动,决不可将竹安排得如图案一样,尤忌部位一样,必定要非常自然。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