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历代名家笔下的“竹”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8-06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竹,乃花中四君子之一,亦是岁寒三友中清风高节之雅士,是历代文人墨客、书画名家笔下的常客。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明末清初的石涛画竹,笔意纵恣,脱尽窠臼,所画墨竹,不拘泥于形似,以势取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开墨竹写意画风气之先。扬州八怪之郑板桥,也是画竹的行家里手。倾其毕生精力专攻兰竹,功力之深,非常人所及。自石涛开创墨竹画的大写意画风后,郑燮又开创了小写意画风,他的墨竹画秀劲简远,透出一股清刚之气。


清 石涛 《墨竹图》


清 石涛 《墨竹图》



      《墨竹图》是石涛为友人所画的一幅“新篁”。画中一株老竿,从右至左向斜上方生出,干直叶茂,以浓淡相间的笔墨分出前后层次,更显得蓊郁苍翠。下面一枝新篁破土而出,生机勃勃,正如他在大涤堂中画竹题诗所说:未许轻栽种,凌云拔地根。试看雷震后,破壁长儿孙。”寓意是很深远。


郑板桥《兰竹图》水墨纸本-立轴-168×69


郑板桥《兰竹图》水墨纸本-立轴-168×69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此幅《兰竹图》中,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郑板桥画的怪石,先勾勒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墨清染,从不点苔,造型如石笋,方劲挺峭,直入云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不羁”“天趣淋漓,烟云满幅”之感。

       近现代墨竹绘画在继承和变革中寻找自身的语言发展。吴昌硕、张大千、傅抱石等人在绘竹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颇有建树。


吴昌硕《梅竹双清图》镜心


吴昌硕《梅竹双清图》镜心



       吴昌硕的竹,以粗枝大叶、笔势纵横为特色,强调金石入画,以篆书笔法写竹,功力极为深厚。他的墨竹,乘兴随意,水墨淋漓,浑然天成,成为别开生面的新画风。


张大千-《红竹报平安》-1944年


张大千-《红竹报平安》-1944年


       张大千对于画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画竹应该先写竹竿,从上写下,象字一样,没有由下写上的道理。每一竹节为一段,起笔略重,一搨直下,驻笔向左略略一踢就收,一节一节的画下去,梢头稍短,渐下渐长,到近根的地方,又慢慢的短下来。待画完时,再出枝画叶,在离开的竹节空处,用浓墨写一横道,用笔要从逆势进去然后翻出来,两头放起,叫做点节。竿要上下粗细差不多,切忌两头大,中间细。讲到顺势,直的竹竿必须从上到下,这是顺笔。如果竹竿倒在右边,就要从下或里向外画。最后就画竹叶。竹叶必须生动,决不可将竹安排得如图案一样,尤忌部位一样,必定要非常自然。


傅抱石 《竹林七贤图》


傅抱石 《竹林七贤图》



       《竹林七贤图》描绘的是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因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纵酒昏酣,遗落世事,故有“竹林七贤”之称。画中万竿幽篁,挺秀可人。七贤优游其间,或谈书论文,或冥神苦思,或闭目养神,姿态各异,神采自存。竹用淡墨,勾画率意,取清灵秀润之气。衣纹没有使用惯常的细线勾勒,而采用略粗的笔道快笔写就。画家精心构思,狭长的纸幅上七人错落有致,布局巧妙自然。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