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秋日菊香,悠然淡泊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10-07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是名士隐士的最爱,虽入画晚,但历代都不乏画菊的大家,他们笔下的菊花或娇艳,或雅致,或冷峻野逸,或笔力雄健,或气势磅礴,或清高正气的风貌,各有芬芳。今天,让我一...


       近现代菊花题材作品甚多 成为后学者范本

      到了近现代,菊画名家辈出,出现了齐白石、潘天寿、林风眠等一大批近现代名家。他们创作了许多以菊花为题材的画作,成为了后学者的范本。


齐白石(1864-1957) 《菊花蜻蜓图》


齐白石(1864-1957) 《菊花蜻蜓图》 


齐白石(1864-1957) 《秋色秋声 》


齐白石(1864-1957) 《秋色秋声 》


齐白石(1864-1957)《菊道图 》


齐白石(1864-1957)《菊道图 》


齐白石《秋虫菊石图》 纸本设色 纵98.9厘米横33.2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齐白石《秋虫菊石图》 纸本设色 纵98.9厘米横33.2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 后名璜, 字渭清, 又字兰亭, 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堂主人、阿芝、三百石印富翁、湘上老农等。

      此图《秋虫菊石图》笔墨与构图、书法与诗文俱臻妙境。画面上,一丛红菊由画右边的中上方斜伸向左下方,占据了较大的面积。齐老以浓墨和稍淡的赭石色大笔画菊叶,越靠近花头的菊叶用墨越浓,使之与花头形成强烈的墨色对比。他又以焦墨勾写枝干、叶筋,笔力苍劲、活泼。花头硕大、丰满,花瓣先以淡淡的胭脂色敷染,后以较重的色彩双勾,色彩鲜艳明快。画后面衬以淡赭墨画的石头,气势峭拔,用笔爽朗。石上有一只纺织娘,形态生动,用笔简练。仅用寥寥几笔,便把纺织娘画得栩栩如生、情趣盎然。他以赭石色点写纺织娘的头、翅膀,趁湿以浓墨干笔勾画它的眼、须、肚和腿,笔墨具有虚实、干湿的变化。纺织娘头须的灵动和腿脚的毛刺感都被很好地表现出来。

       画幅左边自上而下的两行题款,与自上而下又向上的菊花形成了呼应。图中的题款不仅稳住了画面,而且也使画的意境得以延伸。画中的菊花、石块与题款构成了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层次丰富。画家自题云:“满地红云粲菊英,题诗牵动故园情。十年百劫家难想,可有山中纺绩声。”诗句诙谐,透露出画家对劳动人民的殷切关怀之情和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极度不满。


  潘天寿 (1897-1971)《菊花葫芦》


  潘天寿 (1897-1971)《菊花葫芦》 


潘天寿  (1897-1971)《秋意图》


潘天寿  (1897-1971)《秋意图》 

      《秋意》首先写绘出一支呈直角的菊花,使之填满了整个画面,这样的构图诗人觉得已入险境,无法收拾,而气势抢塞。再在右小角绘一些竹与兰,意态生动,即转危为安,画面物象的位置,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关系平衡,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和效果,即“化腐朽为神奇”。


林风眠(1900-1991)《菊花》


林风眠(1900-1991)《菊花》

       此幅《菊花》是林风眠晚年的作品。以近乎墨黑的背景来突显菊花,采用了「计黑当白」的原则,在黑色背景中刻画出白色的菊花与花瓶,观者除了明亮的主体外,无法掌握确实的空间感,因而创造了画面幽深莫测的感觉,塑造出深沉、静谧的氛围。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