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独家新闻 > 正文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10-23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近日,沈阳迎来了最美银杏季,金黄色银杏叶勒出的画卷令人沉醉。如果说,秋色美如画,那么,此时的银杏就是是画中那一抹最绚丽的色彩,让人为之痴迷。在书画界里就有一位画家十分痴迷于银杏,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银杏...


      张雄艺术网讯 近日,沈阳迎来了最美银杏季,金黄色银杏叶勒出的画卷令人沉醉。如果说,秋色美如画,那么,此时的银杏就是是画中那一抹最绚丽的色彩,让人为之痴迷。在书画界里就有一位画家十分痴迷于银杏,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银杏画第一人”的忆君,几十年来潜心银杏画创作,从未改变。



忆君先生


忆君先生


       银杏择主而居,上天的安排?

       说起忆君与银杏的结缘,还得从80年代末的一个春天说起。当时,忆君在安陆采风,发现了一棵2600年的银杏树,高二十多米,虽华盖如荫,但树心已近朽空,可容纳两人打坐其中。忆君大为惊讶,流连左右不肯离去,最后竟鬼使神差地决定要在树洞里过夜。

       躺在树洞里逆着月光仰看,忆君看到的枝叶形态都是黑色,有着灵动、有着层次的黑色基调渐渐幻化成国画的水墨韵致,进而成为长梦丹青的意境所在。

       春天的银杏树带来的灵感第一次进入忆君的画作。这时的忆君虽已银杏结缘,但却未到痴迷的程度,此后的十年他都在探索该以什么题材作为自己的绘画创作主题。

       也许,十年前与那棵高大的银杏树的不期而遇早就接下了忆君与银杏的不解之缘。90年代后期的一段时间,忆君的梦里常常幻出异象的黄,有时鹅黄有时藤黄,有时赭黄有时金黄,有时是诸多黄色汇集一处,衍生出不同的色相和形态,却始终固定不出具像。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刚开始,忆君一直为梦中的这片黄感到困惑,后来,一位韩国女士的登门造访为他解开了疑惑。在这位女士看来,在忆君周遭的那片黄就是她在韩国随处可见的银杏,是她在中国寺院常常见到的银杏。女士的话犹如电光火石般点醒了忆君,原来,梦里那冥冥之中的一片片黄,正是银杏,颜色,质感、形状、意境,感觉全都对应其中。同时,忆君又想起佛缘已久的一位老方丈曾经说过的话,他到过韩国,看到过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银杏林,印象极为深刻,如果有画家画出来,真是娑婆世界的佛光普照。也许正是基于这次悬妙的际遇,使得忆君从此与银杏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他将银杏作为了自己的艺术符号,银杏深深地根植在他艺术土壤中。

       四处寻访 此生只为银杏狂

       自从与银杏接下了特殊之缘,忆君便开始了以银杏为主题的创作。因为没有前人之鉴,忆君创作只能依靠自己的不断探索。

       中国画不仅需要继承传统,更需要以自己的笔墨语言直抒胸臆,表达银杏外在品质和内在精神。为了表现银杏的精神,忆君到处寻访银杏古树写生,仅是寻访过的千年古银杏就有几百棵。忆君痴迷于知杏,品杏,画杏,悟杏,他认为“银杏每个时段都有自己的姿态,带来的创作激情也不一样。”于是他经常选择晴、阴、风、雪、雨不同的天气,寒、暑、温、春、秋不同的节气分别观察银杏的叶态枝形。他常常站在久经风雨、历经沧桑的银杏树下,与之沟通、与之感悟,以至后来只要闭上眼睛,各式各样的银杏全部浮现在眼前。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忆君对银杏的迷恋也牵动了周围朋友,时常有人给他提供银杏的各种信息。一次友人告说湖北省王义贞镇的深山里有一株很古老的银杏树,忆君得知后,不顾疲劳和风雨立刻驱车十个多小时前往寻找。当他看到这可传说中的银杏树时,仿佛见到了多年不见的挚友,所有的不适也随之烟消云散。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忆君对银杏痴迷是常人所无法现象的,只要是有千年古银杏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他的足迹。他专程造访过许多古老的银杏树。比如:天目山里那悬于壁崖且有着“五世同堂”之谓的12700年古银杏,贵阳长顺天台苗寨那粗硕无比且有着“中华银杏王”之称的4700多年古银杏,山东佛来山定林寺内被武中奇书写为银杏王的3800年古银杏,湖北随州2600年古银杏以及308株千年古银杏汇集一山的银杏谷,甘肃徽县田河村那聚集着包括3000年、2900年、2500年在内的157棵千年银杏,以及传说为孙权母亲亲自手植的位于宜兴周铁、师渎、黄杏和南京溧水上方村4株1800年古银杏……忆君都一一寻访过。他也寻访过韩国、朝鲜、日本的大银杏,也寻访过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银杏,忆君寻访银杏最远的地方是新西兰、南非和美国,也在德国寻访到被歌德以诗赞为“爱情叶”的银杏树。

       这些仔细看到过的、用心触摸过的、深切感受过的银杏树全都成为忆君创作的源泉。

       佛树丹青禅意味 水墨风情解乾坤

       画与禅通,禅以画见,自古便有“不知禅,不足以论书画”之说。素有“圣树”、“神树”、“佛树”、“中国菩提树”之称的银杏,是最具人文意味和神奇色彩的树种。所以,忆君认为,杏黄除了象征华夏文明和象征皇权皇威,更意味着佛教禅宗的妙境所在。沉迷于禅画研究的忆君,也由此也创作了许多别具风格的禅画作品。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为寻求银杏画禅之境界,忆君先生遍寻国内外名山古寺的银杏树木循之模写;造访国内外诸多禅画同道互之交流,将自己的所悟与佛学禅意相融合;正是基于这些大师们慧与的佛思禅悟,以及忆君所综合的多方面学养,才使他的画作愈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由此可见,忆君先生之所以将银杏树为绘画主题,可谓他的眼界之新,境界之高,画界之独。忆君笔墨之下的银杏作品,不论罕见巨制长卷,还是盈丈大画,抑或简约至极的尺牍小品,无不透着浑然大气里的苍茫与厚重,空灵禅意中的深刻与意趣。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佛树丹青禅意味而今水墨梵乾坤。致力于将银杏作为礼佛新题材而潜心创作的忆君,其画不仅与佛有着特殊缘份,其人也与高僧大德有着特别佛缘。忆君的画作已为许多国内外高僧大德开示和名刹古寺收藏。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大师欣然接见并接受了忆君奉上的《佛观般惹慧》银杏画作。台湾佛光山开宗大师星云大和尚在单独会见忆君先生时,一边亲手捧住展开的精装画轴,一边连连称赞,在一番交谈之后,星云大师还欣然在忆君先生的画作上题下自己法名。

       天道酬勤 成就“中国银杏画第一人”

       忆君从艺四十余年,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与现代审美观念和传统意蕴相融合,大胆突破花鸟画的视觉图式,画境自成高格。其作品得造化之精微,游心神于象外,细腻而不紧迫,自然中渗透理性,激情间尽显奔放,形备神足,内蕴充盈,充满情感意绪的涌动和宇宙万籁亦幻亦真的悠然情致,形成了独特的笔墨语言和意味风格。正如江苏美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美术理论家许祖良先生所写“忆君创作题材多样,花树、禽鸟、动物均有酣畅淋漓的笔墨表现:纵情而不失规矩,空灵而不失丰富,随意而不失缜密,现代而不失传统。”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忆君笔下的银杏,与无数文人笔下的银杏不同,他的笔下,将千年银杏的挺拔与坚毅,立体呈现在人们面前,带给人们一个立体的银杏树。而他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不仅把银杏以工笔、兼工夹写、小写意和写意及大写意的手法进行广泛研究和深入创作,而且借以自己所拥有的多方面深厚学养和运以自己所独特的笔墨语言,默默地进行着自己开拓性的创作,逐渐形成他颇具个人面目的画风,作品不仅极具视觉冲击力,也很耐人寻味,因而倍受关注。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鲜有画银杏的画家。郭沫若先生就曾在散文《银杏树》中写到:“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但是忆君却是独特的一位,四十余年来,他坚持以银杏为绘画题材,不断探索,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空白。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银杏的黄和其它植物秋天的黄是两样:对黄色忆君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黄色在很多人来看是皇家之尊,是黄金之宝,而忆君更多想到的是一种缘自内中的阳光,是一种别样寓意的所在:“当你面对一片黄灿灿的银杏树时,就会觉得是在沐浴阳光,是在感受佛光普照,是在放飞心中的太阳。”

       对于忆君,此生能与银杏这般相伴,足矣!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忆君:此生能与银杏相伴,足矣!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