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色彩学上说,红色和绿色是对头,但是正是因为它们的互补,在色彩的视觉生理上有平衡的满足感,只要搭配得当,放在一起能呈现最漂亮的结果。在艺术史上就有不少将“红色”和“绿色”搭配到极致的成功案例。
张雄艺术网讯 前两天,我们迎来了圣诞节,虽然节日已过,但是,圣诞老人、圣诞礼物还有到处处散发着的红红绿绿的气息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其实红配绿不止是圣诞节的专属,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艺术设计随处都可以见到这组彩色组合的影子。
蔬菜水果是这样的
最近美女们是这样的
红配绿,在很多人眼里意味着:“No!”有人说“红配绿真俗气”、“红配绿丑到头”……但其实不然。从色彩学上说,红色和绿色是对头,将他们放在一起会造成极强的视觉反差,并强烈刺激感觉器官。但是,互补色正是因为它对比非常强烈,在色彩的视觉生理上有平衡的满足感,只要搭配得当,放在一起能呈现最漂亮的结果。在艺术史上就有不少将“红色”和“绿色”搭配到极致的成功案例。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 -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The Arnolfini Marriage
拉斐尔·圣齐奥Raffaello Sanzio《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像》(Portrait of Pope Julius II)
早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衣服的颜色代表着人的社会地位。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红色,而棕色和灰色代表农民。绿色则代表商人、银行家以及上层社会的人们。所以红、绿这两种颜色一同出现时,更是财富与贵族的象征。例如,在杨·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除了细腻笔调,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十分讲究,怀孕的夫人身着绿衣恰巧与红色的背景交相辉映,让画面饱满的同时,更显得贵气逼人。同样是“红+绿”的颜色搭配,在拉斐尔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像》中又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教皇的红衣与绿色的背景一起,完美地衬托出教皇忧郁的神情。
十九世纪末,后印象画画派出现,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作为后印象画派的主要代表,梵高在对色彩的运用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梵高 《意大利女人》
梵高早期的油画作品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景色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以传统的暗调子为主,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被印象派画中那种奇妙热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开始改变原有的画法,以极大的狂热投身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表现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实验中去。从此凡·高的油画开始明亮起来,多使用鲜艳和火辣辣的色彩。此幅《意大利女人 》就是梵高转变风格后的重要作品,这是一幅借助装束表现人物的作品,巴黎的观众对这样的主题非常熟悉,因为许多意大利移民,她们通常被画成带有异域女子风情的普通人物。在梵高的这幅作品中,从带图案的裙子、翻过来的围裙以及头巾上看,这是位乡间女子;她手中那两支低垂的康乃馨也适合一位"自然的"乡下姑娘;而不管这姑娘摆的姿势如何,画面上热烈的配色——艳丽的红配绿。
马蒂斯,舞蹈,1910
马蒂斯,音乐,1910
马蒂斯,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1905
到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野兽主义盛行,野兽派画家吸收非洲、中南美洲的原始艺术形式,开始用纯度极高、未经调和的颜色直接作画。他们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他们的作品色彩强烈,相互碰撞,视觉表现力极强。说到强烈色彩的搭配,当然也就少不了“红配绿”。在众多的野兽派画家中,马蒂斯可谓是红配绿的脑残粉。从他的画作《舞蹈》和《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出生猛的颜色对比所造成的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在他的作品《红色的和谐》中,同样运用了纯度极高的几种颜色,屋里的墙壁、桌面、家具都是红色的,与窗外绿色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整个画面扁平而具有装饰性,同时又富有东方气息。在《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中,中心是身着红衣的马蒂斯夫人,背景却是枚红色、绿色和橙色的大色块。而在马蒂斯夫人的脸上出现了一条从上到下的绿线。这道绿线既是人物面部的明暗交界线,又呼应了绿色的背景,使画面达到了和谐统一。
“ 红绿彩” 瓷器
广东佛山的木版年画
不仅西方艺术上存在红配绿,中国古代的各类艺术品中也有红配绿。比如出现于宋金时期民间的 “ 红绿彩” 瓷器, 在白釉上使用红色和绿色颜料描绘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体现出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广东佛山的木版年画中,人物色彩以红、绿为主, 黄、黑为 辅, 色彩艳丽,富有极强的装饰性。这些艺术品以朴实和单纯的力量在艺术史上熠熠生辉。
张爱玲曾说:“现代人往往不喜欢古人的配色,红配绿,绿配蓝,看了俗气。殊不知古人在配色上,是有很高的造诣与完备的系统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从传统文化哲学中,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记忆根源。
《长草》
《吃里扒外(红)》
《红配绿》展览现场
2013年6月,在北京798的AAW画廊就举办了国内最具颠覆能量的艺术展——《红配绿》。该展览以矛盾的创作风格,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及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来探索“红配绿”在所有人类文化形态中生根发芽的可能性。
红配绿理应就不丑。自古以来便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发展至今,“红配绿”早已撕掉“高饱和度、反差最大、吸睛得刺眼”等高危标签,俨然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时尚元素,更是艺术家手中的玩物。所以,请不要说红配绿不漂亮,它才是傲娇又会撩的色彩组合。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