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段时间,登封64岁牛人王国显直播火笔烙画,两分钟涨粉1800。“直播+非遗”的方式让烙画这门传统技艺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烙画又名烫画,古称“火针刺绣”,具有美观、典雅、质朴的艺术特点,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
张雄艺术网讯 前段时间,登封64岁牛人王国显直播火笔烙画,两分钟涨粉1800。“直播+非遗”的方式不仅让这位烙画传承人火了,同时也让烙画这门传统技艺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烙画又名烫画,古称“火针刺绣”“火笔画”,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型”,具有美观、典雅、质朴的艺术特点,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千年沉淀 成就艺术传奇
传统木板烙画《唐风古韵》
如果说国画重意境、西画重写实,那么,烙画就是两者的完美糅合。烙画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是我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古老艺术的魅力,首先起源于它的历史。史书记载,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已有2000多年历史。
传统木板烙画《秋实图》
相传,西汉末年,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画能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李烙花”。“烙花王”不仅手艺精妙,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城内开了个门面,方圆百里人皆知之,知名度颇高。传说当年“王莽撵刘秀”(南阳民间传说),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一只烙花葫芦给他作盘缠,刘秀不盛感激,此后历经千辛万苦,也不曾将那只烙花葫芦卖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访到他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俩,加封“烙画王”,并把南阳烙花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从此,南阳烙画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
此后,历经朝代更迭,烙画传统始终未断。大清光绪三年,经南阳府文吏也是烙画艺人赵星三的系统整理,使烙画艺术擢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画工艺也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而享誉国内。
套彩木板烙画《富贵有余》裴天英作
套彩丝绢烙画《八仙神通图》
经过艺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上个五、六十年代,以南阳市烙画为代表的烙画艺术再上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可不施任何颜料用白描技法,以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要求,并以烙为主保持传统烙画本色,还将色彩巧妙地运用到烙画艺术,又形成了套彩为辅,烙套结合,拓展了新的艺术表现力,施艺材料拓展到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
套彩丝绢烙画烙画《富贵长春》
目前,烙画分为南北两派。以河南为首的南派,风格硬朗,作品气势磅礴,主要表现在山水、人物方面。而已河北为主的北派作品细腻、小而精道。烙画不仅要求匠人“烙”的技术要过硬,也需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作为基础,更需要强烈的创作灵感,方可完成。作为一门濒临失传民间艺术,烙画因本身工艺复杂,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火代墨 以铁带笔
烙画是从传统国画艺术中脱胎出来的,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所使用的材料是以铁代笔的金属器具,所使用的“颜料”是非常虚拟的火的“温度”。烙画的语言特征,离不开“火”的特性,它是构成烙画语言的物质基础,烙画正是通过“火”这一特殊媒材而进行的绘画艺术。以火为墨,以铁为笔,是烙画艺术的真实写照。
烙画筷子
烙画梳子
传统烙画,艺人常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故古称“火针刺绣”,是“烫”出来的绘画艺术,拥有着人工调不出来的色彩,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均可在上面烙烫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换代为“电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代为专用电烙笔。
烙画山水
烙画人物
丝绢烙画《孔雀开屏》
虽然绘画工具不断改变,但烙画创作对于画画之人的要求却始终如一的严格。烙画是一门十分精细的工艺,即使是毫厘的差池,也会有千里的差别,因此对力量和火候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每一步的创作,匠人们都需要步步为营。此外,匠人们还需要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的创作原则。既要融合中国绘画中勾、勒、点、染、擦、白描等传统手法,也要灵活运用温度,烫出了画幅中丰富的层次与沉稳的色调,赋予画中之物较强的立体感。
烙画本色美独具一格,注重火烫棕的深浅变化,成为烙画最基本的色调。作品通常呈先出深、浅褐色,表现强烈的水墨感,清晰秀丽,古朴典雅。烙画特有的肌理变化,高低不平具有一定的浅浮雕效果质感强烈。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万物为载体 铁笔能生花
烙画载体丰富,可为纸、为木、为绢帛、为葫芦、为贝壳……所有可以以火着色的材质均可为烙画所用,可谓是能化腐朽为神奇。
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板、树皮、葫芦等。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地肌理变化,具有一定地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代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形式。此外,在力求继承传统花色的基础上,烙画作品的题材也在不断地丰富,在古代,烙画题材多以记事、山水、人物、花鸟、走兽、为主,经过发展,当今烙画的题材十分丰富,本来只属于中国特色的传统技艺融合西方艺术以及当代艺术思维之后的发展和演变,变得更具有时代特色,与时俱进的特点。
一把烙铁,一个火机,就能在各种材质上勾勒出富有节奏的线条,或轻重,或缓急,或顿挫,或舒展,如行云流水,通过对速度、角度、温度的精确把握,演绎出一幅幅工艺精湛、典雅精美的画面,可谓妙笔生花。
如今,虽然烙画的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大多数人都对烙画都知之甚少,相关从业人员也屈指可数,烙画也面临着人才断层的窘境,如何传承和弘扬烙画这门传统民间工艺,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烙画匠人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烙画这门传统民间工艺要好好的传承和弘扬,不要在这个时代就断了
烙画梳子,好漂亮!超喜欢这种古香古色的小东西!!!
春天从杭州名胜古迹写生,游湖转山,回来对此一往而深,绘画情绪一直和西湖文化有关,竟不知因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