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是我时常静默内心的一句话,也是不停画画的源动力。在风云纷扰的现世,正念、正觉、良善、美好以及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策展人:王春辰
出品人:成澄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3818库艺典空间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是我时常静默内心的一句话,也是不停画画的源动力。在风云纷扰的现世,正念、正觉、良善、美好以及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中国美学重在神传之美,与其文化、哲学、宗教天然合一,和西方美学属不同体系。我自以为是有使命的人,以微薄之力,唤起人们对这种美好的赞赏。
——韩方创作自述
169-2015-云水间(50X50cm)
174-2015-行无疆·2(106X140cm)
韩方生活在千年古国楚文化之地,对这里的文化历史情有独钟,对它们内在包孕的神秘气息心生好奇。
于是,这些年来,韩方用绘画的方式将这些古物描绘出来,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将它们一个一个独立后,赋予它们神圣的地位,它们看似一种器物,但透露的是悠悠的时间之维,是足够想象的历史符码——一个渐行渐远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变得如同幻觉,这些古物曾经是那么具体、亲切,是久远的生活迹象,当韩方把它们呈现出来,多了斑驳疏离的痕迹,多了今人奇幻的感受。
这些古物真的与今天有关系吗?楚国的文化真的能追溯吗?楚国仙人的足迹真的可以复原吗?器物虽小,跨度犹在。物体非物,有画明证。
其实,这些传神、简略呈现的古物图像,是想拉进历史的距离,让今天变得不那么陌生,只有能和历史产生关联的生活才是一种有文化的生活、才是一种可以延续的生活。以绘画的方式去探究故往烟云,以器物的在场透析当下的生活逻辑,它彰显的是我们生命的含义和存在意义;楚有“天问”之歌,今天要有形象的追思:其悲壮忧郁的历史苍苍然,必得思之再三,以新知来勾连曾经发生的、曾经未明的、曾经遮蔽的,其目的是走向未来,一个踏实的生活之地,而非幻想的乌托邦。韩方的这些极具生活化气息的古物绘画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和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史学博士,现任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219-2015-鸡缸杯·贰(20X20cm)
255-2016-李公麟心解·五马图·壹(24X30cm)
我发现他的画有一个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传统留下来的一点点“形式”,即楚地和楚文化的形式。楚文化形式在历史上是非常丰厚的,我们的文化层次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由这个形式来传达的。韩方就是要用一种现代的方式,用一种现代的形式,来展示、来转移我们楚地传统文化留下来的这种认识。
——冷军
273-2016-宋瓷心解·贰(25X75cm)
2012-怒放(85X156)
他的视觉图像世界,带有这代人鲜活的生命印记。他既没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宏大叙事,亦能够远离商业因素的侵袭。他虽然接受过系统的学院教育的训练,但又能超越学院的藩篱,这也导致他既没有以一种叛逆的态度反叛传统艺术,亦没有以一种激进的锋芒挑战当代艺术。但个性化的精神诉求和原创精神的追寻却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他的创作间。
韩方对青铜器的迷恋,实则是在发出一种诘问。这真的是古物吗?其间既有对已逝浪漫而又诡异的楚文明辉煌的追忆,又浸润着一种对传统文化和古典精神的守望,其内心深处实则隐含着是对真相和真诚的向往。
——冀少峰
韩方个人简历:
职业青年艺术家,指导老师冷军。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对于形而上中国美学、哲学、宗教理念的表达是其作品核心内容。
其油画作品曾参加国际青年艺术周、当代艺术展等多个国内外重要的展览并获奖。2013年至2016年共计180余张油画及水彩作品被各个美术馆、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获奖
2016年第二届“破冰时代”中国当代油画展《有生物》系列作品获金奖。
收藏
2013年至2016年共计180余张油画及水彩作品被各个美术馆、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个展:
2016年.8月 《太初有道》韩方油画作品展 梧桐生\云林雅集 武汉
群展(精简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年轻有为
喜欢韩老师的画,将中国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预祝展会成功
预祝韩方老师油画展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