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张大壮擅长花鸟画,早年宗法恽寿平的没骨画法,晚年涉猎徐渭、陈淳、朱耷等人,笔墨老辣,纵放洒逸,作品风格妍丽清润、秀美动人,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所见的瓜果、鱼虾等,极富生活气息,他为此也曾说:“我画的都是...
原标题:张大壮《群虾图》妙趣横生
	
	
	
现代国画界中对于画虾的名家,流传着“北有齐白石,南有张大壮”的说法。相比齐白石,张大壮画的虾独辟蹊径,更多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
	
张大壮(1903—1980),浙江杭州人,原名张颐,又名张心源,后来改名为张大壮,字养初,号养卢,别署富春山人,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外甥,与江寒汀、唐云、陆抑非合称为“海派花鸟画四大名旦”。
	
自幼爱好绘画的张大壮,1920年来到上海,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美工,第二年为收藏大家庞济元管理书画,得以遍览历代名画,每天心追手摹,技艺因此大进。张大壮擅长花鸟画,早年宗法恽寿平的没骨画法,晚年涉猎徐渭、陈淳、朱耷等人,笔墨老辣,纵放洒逸,作品风格妍丽清润、秀美动人,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所见的瓜果、鱼虾等,极富生活气息,他为此也曾说:“我画的都是吃的东西。”
	
张大壮特别喜爱画虾,经过他的细心观察和反复写生以后,笔下的虾往往神韵盎然。当时,齐白石画的虾已经名满天下,模仿者无不师从,但大多数人都是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风格。而张大壮却以“没骨法”来画虾,以色造型,以形写神,从而自创一格。《群虾图》(见图)即是张大壮画虾玲珑透明、妙趣横生的一幅代表作。
	
在这幅画中,张大壮的笔下可谓变化多端,设色也是出神入化。但见五只大小不同的虾姿态神情各异、舒卷自如,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显得别具生趣。运用色彩的深浅浓淡,张大壮将虾的半透明质感表现得淋漓精致,画虾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张大壮的虾,每一笔都简练清楚。他往往先以花青和藤黄调出青色,以一笔画出新鲜明虾的头部,再几笔画出虾身的一节一节,最后在笔上加点赭石带出尾巴,画得干干净净。最妙的是虾的眼睛,用一点焦墨使虾的头部栩栩如生。
	
能塑造出这一生动的形象,是源于张大壮善于观察生活的结果。为了努力画出大众生活的美,张大壮经常徘徊于菜场,并且往返观察,反复进行研究推敲。于是,虾这个平凡的小动物,在张大壮的笔下变成了神采飞动的艺术精品。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 都是画届高手
还蛮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