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从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我们看到了什么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20-01-06 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徐正濂 

摘要: 从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我们看到了什么□ 颜培大 /本期策划【编者按】12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行书草书展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幕。而此前,篆书篆刻刻字展和隶...

标签: 篆书 展览体

□ 颜培大 /本期策划


【编者按】12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行书草书展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幕。而此前,篆书篆刻刻字展和隶书楷书展已分别于11月10日、11月26日在济南和长沙开幕。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承载着深沉的社会期待与时代重托,一直备受书法爱好者的关注。为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阳光、干净,第十二届国展在总结第十一届国展评审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缜密的评审规则、流程和更严格的评审纪律,制定了《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办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流程》《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行为守则》,严格规范评审程序和工作行为,全体人员签订自律《承诺书》。第十二届国展着眼于全面展示当代书坛书法篆刻创作的新成果,着力推出优秀作品和人才,为推动我国当代书法艺术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届国展虽然分设在三个展区进行,但书法爱好者的观展热情却没有因此而被削弱,据了解,仅首展济南站在开幕式前的一小时就有超过2000人拥入美术馆,可以想象现场的火爆盛况。而开幕之后,书法界的相关学者和书法家则通过自媒体等多种渠道体现出对本届国展的关注,比如围绕展览体数量为何不减、书法作品为何难见个性的表达、集字书法现象如何破解等问题纷纷展开讨论。因此,本期时评特别针对以上问题邀请本届国展的相关书法家、评委展开讨论,以期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对展览体不必大惊小怪

展览体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我想应该不是作为正能量的一方。但我也想做一个说明,所谓展览体并不是低劣产品的代表,相反展览体作品大多是基础深厚、技术精湛。如果要给展览体下一个定义,我想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展览体在视觉上有较强冲击力,在评审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在初评阶段就被刷掉;第二,展览体一般能够体现较为深厚的传统基础,一般不给评委留下可挑剔之处,容易获得评委的首肯;第三,展览体作为一种类型,还需要形成比较大的一种规模。

如果以这三种方向来衡量第十二届国展的作品,在正、草、隶、行、篆以及篆刻六个方面做一比较,篆刻作品中的展览体相对要少一些,作为篆刻评委,也必须客观承认展览体还是有的。 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上,大概有三种:第一是大古玺,面积出乎寻常的大,篆法也较奇特、诡异,在视觉上容易形成较强的冲击力;第二种是小图形,精美绝伦可以乱真,非常精到;第三种也许就是细朱文了。这三种风格的投稿数量相当大,也就形成了所谓篆刻中展览体的体量。

之所以形成展览体,我觉得小部分责任在作者。因为这些作品的数量非常大,其实作为评委在评选时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把这些类同作品尽可能地淘汰,实事求是地讲,这一类作品的淘汰率要比非展览体高得多,但它基数大,即便淘汰率高,依然还是会保留下来很多,这是造成展览体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大部分的责任在谁?我觉得评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会选出这样的作品?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评审机制所造成的。虽然中国书协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在公正公平、公开透明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任何方案都不是十全十美。目前的评审机制已经充分顾及到每位评委个人意志的表达,最后达成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效果,这样的评审机制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公正公平、公开透明、阳光干净,但是,一些不那么展览体的相对有一些想法的,有创新意识的作品,恐怕很难得到大多数评委的首肯,票数自然也会少一点。因为作为今天的青年作者,有创新、有突破、有萌芽、有与众不同的话,我们也可以肯定他还不够成熟,一定也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即便吴昌硕、齐白石在当年也有争议,吴昌硕先生当初写的高炳千秋的石鼓文,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看来也认为写得不好,写得不像石鼓文。所以我们不妨说,如果当初有国展,如果当初吴昌硕也写石鼓文,碰巧是马衡先生作为评委的话,他可能也会被埋没了。所以,现行的评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功夫扎实地植根传统的作品,容易得到大多数评委的首肯,但是有想法的比较独特的作品,可能会得到一两位评委的青睐,但要得到十几位评委的票数就会比较难。

这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入展作品的相对单一,而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届一届展览之后,更多的作者就会发现展览体的存在这种情况,然后对某种印风趋之若鹜。这种情况既不值得肯定,也不应过于谴责,我觉得无可非议。 因为,能够进入国展,能够加入协会,是每一个学习书法篆刻者所希望的。入展后,他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都会发生改变,甚至开班招学生都会容易许多。因此,在这样客观存在的条件下,对展览体的模仿和学习,我觉得既不值得提倡,也不必大惊小怪。

第三方面,对于展览体,我们不必视作如洪水猛兽。虽然,我曾看到很多专家学者担心这种趋向不好,对于中国书画事业的发展不利,等等。但是,我想说,展览体没有那么严重,对于展览体的作者而言,这只是他们的暂时现象。扪心自问,我也是从全国书法的展览中一步一步走来,我也不能否认当初就没有揣摩过评委的评审口味。但是,今天我们都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像今天这些评委的作品,您还能说他们是展览体吗?所以,对于这些作者来讲,随着他们的成长,随着他们创作技艺的提高、认识的深入,他们一定会逐渐抛弃展览体,走向创新,走向艺术的升华到艺术的高度。

针对展览体的流行,我们既不要大惊小怪,但也不能无所作为。回看第十二届国展的评审工作,其实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尝试。每位评委在经过几轮复评之后,可以根据个人眼光,在落选作品中挑出两件有创造力的、有想法的作品,再通过半数以上评委的同意也是可以进入下一轮评选。 中国书法家协会作为领导中国书法事业发展的全国性专业组织,做一些引导工作是理所当然。书协的专业委员会在以后的评审机制上,在提拔新人、发现创新等方面,应该可以考虑将步子跨得更大一些,比如,评审机制能不能改成植根传统、重在创新,等等。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