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天才型的画家,往往不师而能。现在画画的人非常多,很多人自幼聘名师指导,进少年宫、青年宫、考上大学、读了硕士乃至获得博士学位,甚至当上大学教授,仍然画得一塌糊涂。而黄胄自学成才,自幼就画得一手好画。他在...
方增先、刘文西、杨之光都是学院派的,他们受徐、蒋系统影响,一律借鉴素描,以素描为基础,以中国的笔墨表现出来。方增先在素描的基础上,加以传统花鸟画的笔墨形式,素描的关系,也是化为湿笔表现的。他在浙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指导他笔墨技巧的是潘天寿、诸乐三、吴之等花鸟画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出版了《怎样画水墨人物画》,加上他的几幅作品,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初学人物画的青年中。刘文西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开始属于浙派,后来他到了西安,又吸收了京派的方法,加之长期受大西北的地理环境之影响,更多的属于京派,他基本上用西方素描的方法,不过以毛笔水墨表达而已。刘文西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创作大型的主题性绘画较多,在“文革”前和“文革”中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杨之光在广州,他毕业于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直接受过徐悲鸿、蒋兆和的指导,开始也是用毛笔作素描式的皴擦,后来到广州,又受岭南派的影响,着色也以西洋光线明暗为基调,形成了独立于京派和浙派之外的特色,但又有京派和浙派的优点在内。以上三家,不仅在浙江、西安、广州有较大的影响,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黄胄被批判而被迫停笔时期,他们的影响一时很重要。
黄胄自学成才,没有接受过学院式的素描训练,但黄胄聪明(如前所述是天才型画家),他不是不会画素描,而是不画那种当时苏联式的学院派的僵死的、过于精细的、于中国画无益的素描,他又是性情中人,画速写十分生动。苏式的学院派素描浪费人的精力,泯灭了人的灵性,如果根深蒂固,在创作中国水墨人物画时,其素描关系会时时跑出来干涉笔墨的表现。
黄胄没有这些自找的障碍和干扰,他又曾经受过传统派画家赵望云的指导,加之他无所不师、无所必师,使他不受某一家某一派的约束,而独立门户了。
中国画的高下关键在笔墨,黄胄曾说过他画毛驴是为了练笔墨,最终为了表现人物画的笔墨。一旦受了素描的干扰,中国画的味道就不纯了。黄胄的笔墨虽然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规定,如前所述,他一超而直入中国画标准的最高境界——生动,而且有传统中国画要求的最高准则:散、淡。散就是胸无杂念,包括没有素描式,光暗对比等约束;淡就是绝对自然。黄胄因性情使然,不期然而然的达到“散”和“淡”的极致,所以,他的人物画也生动到极致。
画人物画能画得很准确者,大有人在。形神兼备者也大有人在。但能使人感到可爱的人物形象则不多了。黄胄画的人物形象严谨也许不是他惟一能做的,但“可爱”却超乎常人,他笔下的春兰、渔家少女、草原姑娘等等,都是那样的可爱,看后令人动心,这就难能可贵了。这也就是我上面说的“不师而能”,乃性情中本有,非笔中锻炼而出。
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黄胄的画一出就受到全国画家的关注,争相学习。而且,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和笔墨基础的画家更是重视黄胄。“文革”期间,黄胄画遭到当局的严禁,但学画的人包括画家还是到处翻找以前他发表过的画,有的到照相馆里,找摄影业者翻拍他的画集,到处传观。“文革”中很多崭露头角的青年画家如石齐等,都是受了黄胄的影响而成功的。“文革”后期,他被莫名其妙地“解放”了,他的作品又大量地发表和参展,影响就更大更广泛了。
黄胄是中国人物画史上里程碑式的画家,是20世纪中后期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即在两千年的中国画史中,黄胄也是杰出的无人能够替代的人物画家之一。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