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何老荷的艺术之绽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5-15 来源:《艺术版权》 作者:林青

摘要: 还记得他先冲我笑了笑,说:也没大你多少,别当我是什么老师、官员,当做是你的朋友,怪我,我们应约在火锅店。说完,就哈哈哈的笑了。从那一刻,我觉着我不紧张了。

原标题:何锦耕的艺术之绽


何锦耕,曾用艺名何老荷,出生于官绅世家,书香浸染。国家艺术参考执行总编,北京青年艺术节艺术总监,人民日报社海外艺术顾问,歌华有线收藏栏目顾问,中央美院新青年电影展顾问,创办有梦艺术空间,执导舞台剧唐璜先生。深受青年文艺工作者喜爱。正筹备以人民日报和哥伦比亚大学为主办方的中国最大规模的文化盛事。致力于把文化艺术和时尚结合。打造文艺新形象。


在办公室改稿,忽然接到何老师的电话,希望我再为他写篇文章,顿时疲惫之意毫无,油然而生兴奋之情。是的,我采访过那么多优秀的人物,但像何锦耕先生这样的年纪,具备多种才华、技能的人,却是从没见过的。每一次会面、倾谈,每谈及一种艺术形式,都会由衷而生敬佩之情。就像我观看他执导的舞台剧,在坐满了人的剧场里,整整站了两个小时,丝毫不觉疲倦,激动地看完了那出非凡的舞台剧。从不看戏剧的我,被震撼到了。这是艺术和才华的力量。戏后何先生站在舞台上和观众说,他毕业于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绘画作品获奖无数,这是他第一次排舞台剧,然后,居然拿奖了,这是理想的观众对他理想的鼓励。记得第一次见到老师时,是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小礼堂,先生正和艺术管理系的学生们座谈,坐在学生中间谈笑风生,面前还摆着一个金属的小酒壶,即像一个热情洋溢的艺术家,又像一个执剑豪饮的江湖侠客。爽朗的笑声传出很远,从围坐着的年轻人的脸上不难看出,先生是非常受这些青年喜欢的。而那时,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先生居然还是一名官员。


第二次见老师,是在文化部的办公室采访老师。 先生慢慢沏了一壶茶,并不急着说话,旨在消除我的紧张感。还记得他先冲我笑了笑,说:也没大你多少,别当我是什么老师、官员,当做是你的朋友,怪我,我们应约在火锅店。说完,就哈哈哈的笑了。从那一刻,我觉着我不紧张了。那天我们聊了许多文人,还有自古文人当官的传统。听何老师谈到所喜欢的豪放又深情的苏轼,智慧又有操守的诸葛等等,本以为对历史很了解,中文毕业的我,深深汗颜,又被老师的博学和精辟的分析而吸引折服。


何锦耕先生也说自己很俗,因为免不了喜欢酒,也喜欢漂亮的姑娘,说到这儿,还自嘲,说他从来不避讳谈这些。真实地做人就不会觉着累,这也是很多艺术家看起来比较年轻的原因吧,因为他们过的都比较真实。和他聊天总能听到许多新奇的见解、内容,就像金庸的小说,他也说他喜欢的作家不是莫言什么的,而是金庸,喜欢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男性如黄药师、萧峰、郭靖,女性如任盈盈、黄蓉、赵敏。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嵇康、项羽,他说什么总是三个三个的,听起来似乎中庸,细想则是全面。他总是追求全面,追求宽容,不喜欢片面的偏执。


和别的艺术家有点不同,他的画除了被一些艺术馆收藏外,也常被一些著名的演员和名流所青睐,这和何先生做人也有一些关系吧,照我同事的话说,他做人接地气、亲和,人品好又不失高雅的东西,所以大概朋友就会很多吧。


和何先生谈话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难界定的人,可怕的宽广的知识面,矛盾的性格,多样的才艺。当我和摄影师看到他的画后,又更加确定了这是一个不可琢磨的人,我们一直以为,他的画应该是那种书法和国画并重的中国古典,有如他不时给人感觉到的民国文人气质,可没想到却是现代气息很浓的当代油画。精致的画面,鲜艳的气氛中又蕴藏着浓郁的中国元素,热烈的颜色配以古典的风格,像一团火在千年文化的长卷上燃烧。这都让我如此地尊敬着这位热情又深沉,青春又沧桑,怪异又矛盾的他。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